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分析

2020-03-30刘立群彭敏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芍药步行甘草

刘立群,彭敏红

1.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000

受踝关节周围肌肉牵张反射控制紊乱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足内翻,足内翻又会对患者步行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使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程明显延缓, 从而明显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1]。 脑卒中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的症状,下肢通常表现为伸肌运动模式,表现为伸肌肌张力过高。 足内翻使患者不能将身体重心平稳地移动至患足,进而对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造成了影响。临床多采用单纯的运动疗法及佩戴矫形器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花费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从而取得的效果打了折扣,该院门诊使用了伤寒经典方剂芍药甘草汤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2]。现将该院门诊2018 年2—10 月接诊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 例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门诊接诊的90 例发生脑卒中并出现后足内翻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已经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患肢存在足内翻的情况。 患者均自愿加入该研究且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腓骨肌型肌营养不良及足外伤、周围神经麻痹及急性脊髓灰质炎等者。 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 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27∶18;患者年 龄 分 布:42~69 岁,平 均 年 龄(53.9±2.4)岁;病 程 分 布:1.5~6.8 年,平均病程(3.2±0.4)年;足内翻程度:重度21 例、中度18 例、轻度6 例。治疗组男女患者比例26∶19;患者年龄分布:40~72 岁,平均年龄(54.1±2.9)岁;病程分布:1.7~6.6 年,平均病程(3.4±0.3)年;足内翻程度:重度20 例、中度18 例、轻度7 例,上述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康复运动疗法干预, 患病早期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对患者治疗,指导患者仰卧并伸直双下肢,治疗者采用双手握住患者足底前部和足跟部, 缓慢做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再缓慢复原,重复锻炼8~10 次。后期使用牵拉足跟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治疗, 指导患者仰卧,医生采用单手握住患足跟向下维持牵拉,另一手抓住足前部做外翻和足背屈动作,不可活动后停止,再缓慢复原,重复运动6~8 次。 治疗组采用中药芍药甘草汤为主方治疗,芍药甘草汤加减组方为炒白芍30 g、桑枝30 g、伸筋草30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炙甘草10 g,加2 L水煎至300 mL 给患者口服,1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 治疗的总有效率,步行能力分级采用Holden 功能性步行分级评定,5 级:患者可独立进行室外步行和上下阶梯,且持续步行超过200 m,步行速度达到20 m/min 以上;4 级:患者可在建筑物内进行步行、上下10 层阶梯(每层阶梯高16 cm)和跨越20 cm 高的障碍物, 且持续步行超过100 m;3 级:患者可在室内进行步行和独立上下高18 cm 的台阶两次以上,室内独立步行超过50 m;2 级:可在他人监护下进行室内步行20 m;1 级: 可在他人扶持下进行10 m 以内的室内步行;0 级:不能站立及行走。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患者治疗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足内翻完全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经治疗,患者足内翻明显改善,虽有别于正常人,但不影响正常活动和工作;有效:经治疗,患者足内翻明显减轻,但影响日常活动;无效:经治疗,患者足内翻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中5 级、4 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步行能力评分中1 级、0 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walking ability grad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脚踝的运动方式为足的跖屈、背伸、内外翻以及环转运动,所以距小腿与跗骨间关节非常重要。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外踝关节较内踝关节低,外踝关节与距骨形成的关节面较内踝关节面大,限制了足部的外翻。 支持足部背伸及跖屈运动的肌肉中,参与足外翻的腓骨长短肌,拇长伸肌肌力较支持足内翻的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肌力弱,导致足在围绕矢状旋转轴做的内外翻运动时更趋向于做足内翻运动,而且运动幅度较外翻大[5]。 外踝足内翻是脑卒中急性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足内翻、跖屈或下垂、趾屈曲并内收、足背屈减弱或外翻不能等症状, 同时还会对步行节律和步行时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从而易引发患者步行能力下降和步态异常等症状,进而降低其预后质量[6-7]。 我国中医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因中风后阴阳失衡、肢无所用、神无所附,从而导致气血瘀阻日久、筋脉得不到濡养所致,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经脉瘀阻,促进气血流通。 《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是专门治疗“脚挛急”的名方。 中医名家刘渡舟先生认为“脚挛急”是由于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引起的;芍药甘草汤的特点是药物组成以酸甘化阴,故可以补血,则肝不急而筋不挛。 中医学理论[8]认为,脑卒中多为素体肝肾阴虚,肝阳亢进,或肝火旺盛、气逆而上,或中气不足、痰瘀阻络等引起。 该病多为本虚标实, 发病后痰浊淤血等流窜肢体经络,影响气血循行,或气血亏虚、气血运行迟滞,导致血不养筋而出现肢体痉挛废用。 为达到这一治疗目标,可采用中药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对患者进行治疗, 方中甘草补中缓急,芍药养阴和血,伸筋草、鸡血藤、桑枝可养血舒筋,诸药配伍可化阴柔肝、益气养血、缓急止痛。 且现代药理学证实,玉竹还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鸡血藤、当归则能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等作用, 桑枝则具有抗菌、抗炎和修复神经末梢等作用,因此,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足内翻症状[9]。

在此项临床实验中, 对两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分别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及芍药甘草汤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行能力分级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5 级、4 级率(44.4%)、(2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1.1%),治疗组患者步行1 级、0 级率(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15.6%),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5.6%)。邹龙华等[10]使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音乐放松疗法治疗急性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后5 级步行能力(15.6%),4 级步行能力(26.7%),3 级步行能力(44.4%),2 级步行能力(13.3%),1级步行能力(0.0%)。 相较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 不仅能有效纠正患者足内翻症状,还能提高其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 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芍药步行甘草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步行到奔跑
芍药为谁生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