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在肺癌治疗的疗效探讨

2020-03-30魏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肋间胸腔镜生存率

魏飞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盱眙 211700

胸腔镜手术当前已经成为胸外科实施肺癌切除术的主要术式, 经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术式中成熟度较高的一种, 对于早期肺癌治疗的适用度高[1]。 在腔镜外科手术实施中,术野的暴露、术中视觉的判断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效果有紧密联系。 当前因为光学设备有了显著进步,基本能够获得满意视觉条件[2-3]。一些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甚至能够获得和传统开胸手术无差异的生存率[4]。 不过,关于胸腔镜治疗肺癌是否能够彻底根治还没有统一结论[5-6],该研究以该院2016年1 月—2019 年5 月60 例肺癌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两种术式的不同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将60 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男17例,女13 例;年龄44~80 岁,年龄平均(63.96±10.19)岁;对照组30 例,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4~80 岁,年龄平均(65.78±10.42)岁。 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年龄、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诊断标准[7];②符合手术适应证;③无远处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

排除标准:①肿瘤导致超过2 个肺叶受侵;②肿瘤导致肺门根部受侵,无法实施完整切除;③合并胸膜广泛转移;④存在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都接受各项基础检查, 必要的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做好术前全面评估。

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 实施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保持健侧卧位, 上举患侧上肢在头架上进行固定,实施单肺通气,在腋中线第7 或第8 肋间作 一切口,长度1.2 cm,选择30°胸腔镜系统,将Trocar 插入并置入胸腔镜实施探查,确定肿瘤所处的位置、具体大小、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和临近血管关系。 如果病变处在下叶,则在腋前线第4 或第5 肋间作一切口,长度大约3 cm,牵引孔作在腋后线第7 或第8 肋间,长度在1.5 cm 左右。 对于肿瘤在肺上叶的患者, 在腋前线第3 或第4 肋间作一切口,长度大约3 cm,在腋后线第7 肋间作一牵引孔,长度在1. 5 cm 左右。 进行粘连分离,对病灶和所在肺叶的动静脉血管、支气管进行解剖,将肺叶切除后取出于辅助小切口,完成隆突下、肺门肿大淋巴结的清扫,做好止血工作,胸腔通过温盐水进行冲洗。 通过鼓肺方法检查支气管残端是否出现漏气情况,胸腔引流管经Trocar 孔留置,跨肋胸壁切口进行缝合。

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从腋前线至肩胛线作20~35 cm 长的后外侧切口,将背阔肌、前踞肌等肌群切断,顺着肋间进胸,肋间肌切开后借助开胸器撑开,手术结束后逐层关胸。

1.3 评价指标

手术情况:比较两组肿瘤根治率、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 残肺不张、切口感染、肺漏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术后生存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比较两组1 年内生存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x±s),检验经χ2、t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related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d]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 肿瘤根治率与术后1 年生存率

观察组肿瘤根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 术后1 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根治率与术后1 年生存率[n(%)]Table 4 Tumor cure rate and 1-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 临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逐渐变广,临床研究证实肺癌Ⅱ期患者以及一些Ⅲa 期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后能够获得满意预后[8-9]。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开胸手术的对照组比较, 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之差异不大,且根治率达到93.33%,与对照组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胸腔镜手术相较开胸手术最大的特点是创伤轻微,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管道留置时间短,能够更迅速下床活动[10],该研究结果证实这点,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类似研究[11]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为(209.63±17.92)mL、(4.80±1.20)d、(6.97±1.72)d, 均优于对照组(321.42±19.36)mL、(6.37±1.02)d、(11.96±2.39)d(P<0.05),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胸腔镜手术下肺癌患者能够更迅速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 一定程度会影响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因而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但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 类似研究[12]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42.86%(P<0.05),该研究结果与之具有一致性。 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因为手术的创伤以及术中应激使得机体为高度凝血状态,加上术后需要长时间制动,所以术后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但该研究观察组并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表明对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是患者,只要严格细致操作,做好围术期管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征兆并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减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14]。 该研究观察组术后1 年生存率为70%,与对照组术后1 年生存率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升胸腔镜手术能够获得与开胸手术接近的生存率, 手术远期效果接近,证实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 对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升手术质量,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获得与开胸手术接近的生存率, 但创伤更轻微,更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肋间胸腔镜生存率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