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地区出土战国秦汉时期铜柄铁剑文化因素分析

2020-03-27贺璨

卷宗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

贺璨

摘 要:滇池地区战国秦汉时期典型墓地出土大量铜柄铁剑,其种类、形制以及纹饰特征等清楚地体现出有别于滇文化的北方文化、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因素,本文即是立足于考古出土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简要探讨了该地区这一时期铜柄铁剑所体现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滇池地区;战国秦汉;铜柄铁剑;文化因素

关于云南地区铜柄铁剑的渊源问题,过去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普遍认同的两种看法,一是云南地区的三叉格铜柄铁剑是由甘宁地区的北方青铜文化经由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传入的,二是该地区的铜柄铁剑是在本地青铜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此二种看法均有合理之处,且不可分割开来单独定论。虽然云南地区铜柄铁剑的来源至今不甚明确,但出土铜柄铁剑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却是十分清楚的。滇池地区出土战国秦汉时期铜柄铁剑的形制特征和纹饰特征尤为鲜明,不仅反映出战国秦汉时期该地区铁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中还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本地青铜剑雏形和其它典型文化因素。

土著文化因素。滇池地区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一字格铜柄铁剑共计79件,器形以圆柱茎铜柄铁剑和蛇形茎铜柄铁剑为主。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的四件蛇形茎一字格铜柄铁剑均以立体蛇头作茎,而云南地区青铜时代滇文化的典型器物即有以蛇等动物形象或土著人物形象作为装饰的一字格青铜剑。江川李家山M47出土的一件一字格青铜剑即是将茎铸成立体蛇头形,蛇颈弯曲作茎,与该墓地出土的蛇形茎铜柄铁剑形制极其相似。而圆柱茎铜柄铁剑中数量最多的空首圆柱茎剑和镂孔空首扁圆茎剑在同时期滇文化墓葬中也能够找到相似的青铜剑原型,江川李家山M68出土的一件一字格青铜剑即为空心扁圆茎,环首作平行线镂孔,环茎铸多道组合图案,其形制和纹饰与同时期的镂孔空首扁圆茎铜柄铁剑几近完全一样。由此可见,滇池地区出土的一字格铜柄铁剑显然是在当地一字格青铜剑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两者之间形制和纹饰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剑身由铜质转变为铁质,这也是滇池地区开始跨入铁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滇池地区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米点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共计146件,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滇池地区大、中型墓葬中出土的米点纹三叉格铜柄铁剑部分附有滇族风格的金剑鞘或茎首包有金皮,而同样是该时期出土于岷江上游、雅砻江流域和洱海地区的三叉格铜柄铁剑却基本未发现金剑鞘,因此滇池地区大中型墓葬中三叉格铜柄铁剑附有金剑鞘明显是滇族特有的文化因素体现。此外,江川李家山出土的A型青铜剑虽为无格剑,但首作“八”字形,其茎下端形态与江川李家山M21出土三叉格铜柄铁剑(M21:26)的格部较为相似,M21:26的三叉格中锋极短,两侧外撇成“八”字状,似是自青铜剑“八”字形首衍变而来。

北方文化因素。滇池地区出土的三叉格铜柄铁剑主要有螺旋纹柄三叉格剑和米字纹柄三叉格剑两种,数量较多,时间跨度较长,自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用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多流行螺旋纹柄三叉格剑,剑格较短,格两侧光滑无突钉;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则以米点纹柄三叉格剑为主,柄上多饰有繁复的组合纹样,格两侧多有三至五组对称的突钉。这一类铜柄铁剑在以陇山为中心的宁夏固原和甘肃庆阳地区也多有出现,宁夏固原西吉县陈阳川村出土一件蕈首米点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宁夏固原彭阳县官台村出土一件蕈首米点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宁夏固原杨郎墓地出土一件蕈首米点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出土一件螺旋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和一件米点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甘肃庆阳五里坡出土一件蕈首螺旋纹柄三叉格铜柄铁剑。上述北方地区出土的铜柄铁剑时代较滇池地区更早,约为春秋战国时期,而两者的形制特征却极其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宋治民先生也曾在《三叉格铜柄铁剑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深入探究了两地区三叉格铜柄铁剑的关系,最终推断出这种三叉格铜柄铁剑是起源于北方地区并由北向南传播至云南地区的,且传播路线恰好处于童恩正先生论证的我国东北、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

中原文化因素。西汉中期,武帝在秦开通“五尺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增开道路,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得到加强,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元封二年,汉出兵伐滇,以其地为益州郡,同时赐滇王王印,使其治部落。随着西汉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措施在滇国的推行,汉文化逐渐在滇池地区占据主体地位,该地区出土铁器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中体现出的中原文化因素也愈发明显。滇池地区西汉中晚期出土的多边形茎蝶形格铜柄铁剑和缠缑柄蝶形格铜柄铁剑是铜柄铁剑向纯铁剑转变的过渡形制,尤其是缠缑柄蝶形格铜柄铁剑,多是首、格铜质分铸而剑柄铁制,成为剑身的延伸部分。蝶形格铜柄铁剑通长一般在80厘米左右,其长度与云贵高原东汉时期出土的长铁剑和环首铁刀十分相近,同时也与中原地区的汉式铁剑相差无几。江川李家山M27出土的一件缠缑柄蝶形格铜柄铁剑(M27:18),剑身窄长,茎细柱形,茎外原是安装木柄或缠扎织品,其形制与中原汉式铁剑极其相似。东汉中期后,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汉式铁剑在西南地区盛行,逐渐取代了原当地系统的青铜短剑和铜柄铁剑。

欧亚草原文化因素。滇池地区大中型墓葬中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铜柄铁剑一部分附有金剑鞘或剑茎首包金、镶金装饰,仅晋宁石寨山墓地的大型墓葬中就出土65件附金剑鞘的铜柄铁剑,其中M71出土9件。前文中笔者提及此类剑茎首包金皮或附金剑鞘的铜柄铁剑是滇文化的典型文化因素之一,因其金剑鞘之上多铸有滇族风格明显的纹饰,但使用金剑鞘的这一做法,则极有可能是受斯基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在早期斯基泰文化中,公元前6世纪左右即开始盛行附有金剑鞘的铜柄铁剑,在1903和1904年发掘的克列尔梅斯墓地中发现了铁短剑和金剑鞘,鞘上饰有东方文化因素和斯基泰文化因素兼融的怪兽形象。因此,西汉中晚期三叉格铜柄铁剑的金剑鞘极有可能是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经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对滇池地区产生影响的结果,传播至该地区后滇人在金剑鞘上加铸具有滇族风格的纹饰,自此金剑鞘才逐步由欧亚草原文化的典型因素转变为极具滇文化因素的代表。

铁器自春秋晚期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考古出土材料来看,云南也是我国较早出现和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由于云南地区特有的地缘地貌特征和多民族分布的文化特征,该地区的铁文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滇池地区作为滇文化高度发达的区域,自战国初期便与周边区域和巴蜀两地有频繁的文化交流,该时期滇池地区即呈现出一种以滇文化为主并夹杂有多种其它文化因素的局面。根据文献记载,西汉中期以前滇池地区尚未掌握铁器冶铸技术,故而这一时期出土的铜柄铁剑多为外地输入,其明显带有的北方文化因素反映出该时期铜柄铁剑极有可能是北方草原文化南下的产物。西汉中期以后,铁器锻造技术随汉文化传入,滇族渐能在本地青铜剑的基础上铸造铜柄铁剑,这一时期的铜柄铁剑所代表的土著文化因素极为鲜明,而部分大中型墓地出土的铜柄铁剑所附金剑鞘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欧亚草原文化通过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滇国的表现。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中原文化在滇池地區逐步占据主体地位,该地区的青铜短剑和铜柄铁剑均开始向汉式铁剑过渡,这一时期出土的铜柄铁剑大多都明显地表现出中原文化因素。滇池地区出土的铜柄铁剑一方面被视作阶级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一方面对滇族的对外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历史意义,对滇池区域的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