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3-27葛胜兰
葛胜兰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0 引言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常发生在1~5 岁,发病原因则主要是咀嚼功能障碍下食物咀嚼不充分就被吞入,也有部分小儿属于误将零件、玩具等异物放入口中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1]。一般来说,根据气管、支气管内异物的大小及性质、异物对管道的阻塞程度等来判断病情的程度[2]。病情较轻者若不及时处理会损伤肺部及呼吸系统,出现咳嗽症状[3]。病情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炎、窒息性死亡等。为了进一步针对性明确诊断异物阻塞情况,作为医学影像技术核心的CT、MRI、X 线等是常用手段,这对尽早诊断和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意义重大[4]。现就我院收治的100 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放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归纳,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2019 年来我院就诊的100 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儿、监护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接受放射影像技术检查,无吞入异物史,就诊时临床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感、痉挛性咳嗽、呛咳、面红等,随呼吸节奏可听及气流冲击声门下区的声音。CT 扫描组50 例中包括男29 例,女21 例;年龄1~7 岁,平均(3.9±1.2)岁。X 线扫描组50 例中包括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9 岁,平均(3.7±1.4)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放射影像检查前要进行相关指标检测。X 线扫描组以DRX-3724H 型X 线扫描设备对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情况进行扫描;让患儿处于仰卧位,监护人辅助固定患儿,保持呼吸平稳,在患儿啼哭时观察肺部透亮状态,检查亮度均匀性及纵膈摆动情况。东芝Aquilion16 层多排螺旋CT 扫描组在患儿镇定的情况下进行扫描,叮嘱患儿及监护人扫描时的注意事项,让其在检测床上平躺后展开扫描,以曲面重建或多平面重建获取图像及数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异物检出情况及异物征检出情况,重点观察异物大小及所处部位、气管/支气管阻塞程度、肺不张及肺炎情况、纵膈位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扫描组患儿异物检出率92.00%、肺炎检出率90.00%、气管/支气管阻塞检出率80.00%,以及纵膈位置改变检出率72.00%均明显高于X 线扫描组,差异明显(P<0.05);CT、X 线对肺不张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n(%)]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也是目前对小儿生长及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疾患,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剧烈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窒息等,异物的持续存在还可能诱发感染性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后果[5]。我国临床上目前主要应用放射影像学技术对异物患儿进行病情诊断和异物定位[6]。且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扫描技术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可以获得更加清晰、准确、全方位的图像及数据信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等提供一系列有效证据[7]。CT、X 线是目前影像学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选用何种影像学技术还需综合考虑医院条件、患儿具体情况等因素,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异物检出率、异物征象检出率也不同[8]。本组对比CT 扫描与X 线扫描的资料,结果发现CT 扫描组患儿异物检出率、异物征象检出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诊治中放射影像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先行步骤,应用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