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
2020-03-27张蓓宁
张蓓宁
(运城同德医院,山西 运城)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胰岛素作用不足或分泌不足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1]。由于糖尿病患者其体内血糖浓度长久地处于一个高浓度的状态下,容易导致其心、脑、肾、眼等各重要器官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的损伤,易引发患者机体内各个正常功能发生异常[2]。糖尿病的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有相关研究发现,造成患病人数增多的原因可能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变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等方面有关[3]。且在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占据大部分[4]。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只能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在临床治疗中,常会出现用药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降糖途径,单药或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胰高血糖素样1(GLP-1)是人体胃肠道粘膜天然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可以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 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的优点在于低血糖发生率低,而且可以减少食物摄取和延缓胃排空,有利于控制体重,可以保护胰岛功能。本研究就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6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12 例,男20 例,年龄为46~73 岁,平均(60.73±10.7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0 例,男22 例,年龄为46~74 岁,平均(60.69±10.69)岁。
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的患者;②经诊断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②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③缺乏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其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其开展饮食管理及运动指导。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调脂、降压,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3 次/d 等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洛塞那肽进行治疗。每周为患者进行1 次皮下注射,每次洛塞那肽的应用剂量为0.5 mL。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周。
1.3 观察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R、体重变化及血糖浓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HbA1C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及呕吐[5]。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经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 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治疗前WHR治 疗 后体重(下k降g)水平 空治腹疗血前糖 (mm治o疗l/L后)餐治后疗2前h 血糖 (治m疗m后o l/L)观察组 32 1.02±0.11 0.63±0.09 5.12±1.26 10.32±1.37 4.32±1.18 14.51±2.38 8.51±2.18对照组 32 1.01±0.12 0.86±0.11 1.42±0.32 10.27±1.36 7.63±1.4 14.49±2.37 11.41±2.26 t 0.348 9.154 16.100 0.147 10.016 0.034 5.224 P 0.729 0.000 0.000 0.884 0.000 0.973 0.000
2.2 HbA1C 达标率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HbA1C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HbA1C 达标率及不良反应[n(%)]
3 讨论
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通常会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的情况。有研究发现,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60~80%的患者于发病前为肥胖体质,体重肥胖的患者较体重正常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6]。且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通常容易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同时发生。若患者在发病后,未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任其体内血糖浓度的升高不加控制,随着病情的推进发展,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7]。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为洛塞那肽。洛塞那肽是以艾塞那肽的化学结构为基础,经氨基酸改造及聚乙二醇化修饰而来的[8]。研究发现,洛塞那肽的作用机制近似于艾塞那肽,洛塞那肽的代谢能够通过聚乙二醇的修饰而减慢,延缓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有效提升药物的临床效果。在过去,通常采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虽患者在使用艾塞那肽后,并不会出现被二肽基肽酶Ⅳ快速降解的情况,但其半衰期较短,仅有2~3 h,而每日需要用药2次,长期应用对患者的依从性等方面影响较大。而洛塞那肽的应用,每周仅需患者用药1 次,是一种长效制剂,其药效作用时间长,能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且治疗效果理想,因此在临床上受到了许多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患者的WHR、体重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bA1C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腰臀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