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疫后北京商业恢复举措

2020-03-27李馥佳

时代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工办公商业

文│赖 阳 李馥佳

关键字:新型冠状病毒;消费回归;沉浸式;共享用工;远程办公

据评估,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程度将超过2003年非典的影响,相对于第二产业,疫情的发生对第三产业打击更为致命,其中客运、餐饮、社会服务、旅游业受损尤其严重。参考2003年非典对零售市场的打击幅度,今年一季度,餐饮与社会服务消费零售市场的经济损失将达到5000亿元。再加上对旅游市场等的影响,预计损失将超过1万亿元。1.数据来源:财富壹周刊。

但另一方面疫情的发展也促进了网上购物、远程办公、无人配送、共享用工等新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疫情带来的消费抑制将在疫情结束后得到迅速释放,而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疫情结束后更优的体验型商业、品质型商业发展也将助力北京商业供给侧的调整与提升。

一、疫情在商业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实体零售大幅度下滑,民生商品供应基本稳定

实体零售消费需求极大抑制。相较于其他省市,北京市的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设施关停较少,但大多数缩短了营业时间,客流量大幅度下降,其中一些商户关店歇业。民生商品供应稳定。疫情期间各地开展保供政策,例如北京市7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14家连锁超市、15家连锁餐饮企业和10家蔬菜直营直供企业同时开展蔬菜联合保供工作。2.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民生商品供应稳定。

(二)依赖现金流的企业面临资金风险,产业链传导形成累加效应

餐饮等依赖现金流的企业受此次疫情冲击影响最大,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3.数据来源:恒大研究院。。例如西贝莜面村,目前全国60多个城市400多家西贝莜面村堂食业务基本都已暂停,企业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超过1.5个亿。同时风险向产业链逐级传导,商业地产企业主动或被动减租,形成累加效应。作为末端的商业地产企业也有大量的员工工资支出以及高昂的贷款利息支出,商业产业链面临层层压力,产业链各个环节岌岌可危。

(三)消费的安全性问题暴露出来,安全标准与管控有待提高

目前在疫情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北京在疫情的安全措施与供应保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大对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的巡查与消毒力度。例如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开辟出单独的隔离区、耐储藏蔬菜库存区,对来往车辆严格消毒的同时,免收进场费。北京西贝门店自发提升安全等级,在外卖餐饮中注明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全环节经手人信息,以及通过在高等级安全区打包并贴密封标签确保外卖在打包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除了食品行业,其他消费场景中的安全性亦有待提升。目前天津等地发生的聚集性传染案例已经敲响警钟,疫情结束后消费各个要素的安全标准均有待提高。

(四)遇到突发疫情大数据管理与商业的智能应用不足

在突发疫情面前,大数据管理与商业的智能应用仍显不足。以口罩为例,全国口罩生产基地的库存、产能、开工情况,口罩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以及口罩主要的销售地区等情况,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统筹与分析,但目前仍存在缺失,对防疫重要物资无法合理、有效调配;另一方面在商业服务中通过各个旅游、客票平台订票的游客在国内外均存在滞留现象,商业智能系统未能有效帮助旅客解决在当地的生活困难。

(五)关系民生基础的社区商业安全与品质有待提升

疫情面前再次凸显了社区商业的重要性。作为保证市民日常供给、提供身边周到服务的末端网络,社区商业的完善度不仅关系疫情期间民生保障,更关系到疫情结束后居民日常消费的安全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疫情后商业领域的变化趋势研判

(一)疫情结束后消费需求快速回归,品质型、体验型消费将成为热点

经过漫长的抑制与等待,疫情结束后消费需求将快速回归。但相对于爆发式增长,消费的趋势更可能是逐级反弹回升。首先从疫情的有效控制到最终消灭也将经历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商业零售消费也会随之逐步回暖;其次疫情期间民生消费供给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北京及其他城市基本物资并不匮乏,超市等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商业业态也在持续经营当中。

在疫情中被极大抑制的主要是人流密集的购物中心、影院等娱乐场所,以及基本民生消费之外的体验型、品质型消费。因此疫情结束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带动体验型、场景沉浸式以及艺术型的商业设施将快速复苏。而随着大量的市民回归到工作场景与社会生活当中,社交活动的恢复与补偿式增长也将带火以上消费类型。

(二)商业企业将面临一轮新的洗牌,疫情将倒逼商业企业品质提升

经过疫情后,商业企业重新开门迎客必定争相吸引顾客眼球,争取拔得头筹。商业的内容将得到新一轮创新,商业品质也将有较大提升。疫情过后原本就缺乏特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品牌,或疫情发生前即勉力维持的品牌,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品牌将在这一轮洗牌中被淘汰,疫情将倒逼商业企业品质提升,优胜劣汰后北京商业整体发展品质也将有所提升。

(三)无人物流配送、远程办公、共享用工等技术、模式变革将广泛应用

在疫情影响下,到家配送服务增速明显,配送商品品类增加,“无接触配送”模式创新。例如北京苏鲜线上蔬菜、水果订单销售实现200%以上的增长,美团外卖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其他平台也纷纷开通。

线上办公、远程服务的需求明显。很多公司选择异地线上办公,对企业微信、阿里钉钉等线上办公软件需求增加。一些能够远程服务的业务或内容,也都搬到了网上,在防控疫情的大前提下,新的办公模式未来也将成为热点。

物流与配送过程中的无人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疫情中消费者真正体会到无人配送的重要性,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京东、阿里、美团等电商巨头的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送货也已开始测试运营。

“共享用工”成为调配社会用工资源的新手段。云海肴、青年餐厅(北京)暂停营业期间,部分愿意继续工作的员工将入驻盒马各地门店,目前已有部分员工到岗。这种新的用工方式可缓解餐饮企业员工无法开工给企业造成的压力,也能弥补配送、到家服务企业业务量陡增,企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四)史上最严的卫生标准与防范预警措施将出台,商业企业规范性与安全性将整体提升

疫情结束后史上最严的卫生标准与防范预警措施将出台。一方面将持续抬高餐饮尤其是现场加工食品的安全卫生门槛,淘汰掉一批证照不齐全、不规范的餐饮与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另一方面,对于能够大幅度提升食品领域安全性的主食厨房模式、全程冷链物流技术将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企业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

三、政策与措施建议

疫情结束后北京商业领域的恢复与重建,在强化安全、完善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商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引擎带动,突出北京首善之区的商业标杆作用,回归商业的本源。在聚焦北京重点功能区与社区商业两极建设,加大力度发展共享用工、无人物流、远程办公等商业新模式,提高大数据管理与商业智能应用水平,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引导首店、创新店落户恢复北京商业繁荣度等方面重点引导,重点鼓励。

(一)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应成为消费全流程安全管理标杆

消费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应包括消费商品的安全性、消费环境的安全性,以及消费全供应链的安全性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可追溯管理,从基础农贸产品,扩展到从原料到成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流程,保证全产业链可追溯与安全隐患的可防、可控、可消除。在消费场景中除定点消毒外,还应在主要聚集点设置环境监测与自动预警、等离子消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等级,在商品流转与销售中实现全流程、无死角开展安全防控。

(二)提升商业品质,时尚、艺术、体验、沉浸式商业将引领消费回归

疫情后随着北京市民回归到工作场景与社会生活当中,对消费品质的渴求将进一步促进商业层级的提升。而商业的恢复不但能带来经济的增长,更成为城市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引领城市生活的全面复兴。而以时尚、艺术、品牌、沉浸为导向,提升商业主题化、卖场场景化、环境艺术化、文化生活化,营造高品质、高品位的氛围的品质商业,将逐级引领消费回归。例如提供怀旧的历史感官,时尚的先锋文化体验,以及大师的艺术作品与现代商业氛围呈现,都将提供市民可达、可逛、可生活、可休闲的品质生活空间和社交空间,让商业空间成为城市的会客厅,提升北京实体商业发展层级。

(三)提升社区商业发展层级,着力建设模式创新的“生活第三空间”

未来的社区商业服务应符合现代消费潮流,具有时尚性,是有温度、能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是除工作场景以及家庭之外市民的“生活第三空间”。在建设上应着力统筹社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家政、体育等生活服务设施,一站式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涵盖便利店、花店、书店、咖啡店等品质消费空间,以及分时经营、共享办公、社区图书馆、自习室、城市会客厅等共享功能。

(四)加快商业领域新模式、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1.完善政策鼓励“共享用工”创新等新的劳动模式快速发展

北京大量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岗位使北京具有“共享用工”的创新基础。在薪酬与待遇方面,建议原用工单位保留员工的人事关系、基本福利与基本社保缴纳,员工工资则通过劳务派遣形式与实际用工单位进行结算;在应聘准则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全政策与岗位规范,其中一些通用岗位的上岗证建议员工在日常工作之余通过企业大学等形式学习考取准备;此外还应注意对到岗员工的安全、责任与业务能力培训,企业应根据实际开发简单明了、标准化的培训课程。

2.鼓励“无人物流技术”、“无接触配送”技术发展

在疫情当中,网上交易、社区体验店、便利店、无人店、前置仓,以及无接触配送等为满足特殊时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供了许多新的方式。疫情结束后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送货也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新亮点。应借此契机充分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目前亚马逊在国外发展“空中仓库+无人机”配送模式,即将货品装入飞艇,飞艇飞到配送区域上空之后再由无人机发送货品,实现全程自动化。可考虑在北京郊区以及京津冀一体化辐射区开展此类创新应用。

3.研究与引导“云商务”、“云办公”等新商务模式应用

疫情中远程办公对企业微信、阿里钉钉、飞书等线上办公软件需求增加,将引领新的商务服务软件与创新技术的发展热潮,未来“云商务”、“云办公”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消费方式都带来深远影响,成为消费变革的重要引擎。因此政府应提前研究趋势变化,推进商务、商业的良性模式转型。

(五)提高大数据管理与商业智能应用的水平

一方面在供应链保障体系当中,依靠大数据提升统一的调配与分析效率。无论是对防疫物资还是对商品需求,联合百度、阿里、京东等在京企业或部门开发建立全国联网的标准化数据系统,提升大数据在灾害预警、跟踪、保供应、促恢复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商业服务中,深化消费者需求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匹配。以旅游为例,通过旅游、客票平台,整合游客的酒店、交通、旅游资源预订情况,分析游客的关联需求,在平时自动关联游客推荐相关旅游产品。在危险发生时自动推荐游客实施酒店续订,定点医院推荐与预约服务,延期客票的提前购买建议,以及签证到期的续签方式以及使领馆联系帮助等。

猜你喜欢

用工办公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AKTION MENSCH总部办公空间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