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B 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26苏桂芹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径门静脉胃镜

苏桂芹

阜宁县中医院超声科,江苏盐城 224400

肝硬化是常见的进行性弥漫性肝损伤, 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1]。 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表现门静脉主干压力持续增高、腹水增多、脾脏增大、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若得不到有效治疗,静脉血管则有较高的机会破裂造成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2]。 肝硬化患者是门静脉高压症的高危人群,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筛查,探明症状表现和病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3]。 电子胃镜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常用影像学技术,准确性较高,但患者在检查的同时承受着较大的痛苦,电子胃镜也属于有创操作,容易误伤血管,腹部B 超则无痛苦、操作方便,具有应用优势[4],该文以该院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间诊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运用B 超和电子胃镜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诊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 例,纳入标准为:①患者具有肝硬化病史,病程>1 年,具有脾脏肿大、腹腔积液、肝脾门静脉压力增高、形成门体侧支循环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等临床表现, 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标准;②经腹部B 超、电子胃镜、肝功能检查联合诊断; 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目的、 检查方法均了解,以自愿原则签订研究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依从度差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和恶性肿瘤、化疗治疗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缺少必要检查项目的患者。 该组40 例患者有男性29 例、女性1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60.2±4.8)岁,肝硬化病程1.5~5.0 年,平均(3.2±1.2)年;肝硬化类型:病毒性22 例、胆汁淤积性9 例、酒精性7 例、自身免疫性2 例。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①治疗方法:对于病情稳定、无其他并发症的门静脉高压患者,采取休息、饮食支持、原发病治疗、护肝、退黄、降酶、降低门静脉血管压力(如使用血管扩张药、血管收缩药)等保守治疗, 对于病情危急、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则采取手术急诊减压治疗或内镜止血治疗。

②检查方法: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各项基础检查,包括病毒学、血常规、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 超和电子胃镜两项,腹部B 超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并根据检查需要调整体位,应用美国西门子SONOLINE G60S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查患者胃部、脾脏、肝区,探头频率3.5~6.0 MHz; GVE-2100 型电子胃镜探查部位包括幽门及胃窦部、胃角切迹、胃体、贲门及胃底、食管等,并对肝组织进行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确定为肝硬化。 腹部B 超检查主要测定脾静脉、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和脾脏、肝脏大小等参数,电子胃镜主要对胃内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

1.3 评定标准

影像学评价方法:电子胃镜:胃底静脉曲张的分级,轻度:胃底粘膜下方血管有轻微凸起,呈条索状,凸起厚<3 mm;中度:黏膜下方血管凸起3~6 mm,呈念珠状;重度:黏膜下方血管凸起>6 mm,呈瘤状、结节,静脉张力较大。腹部B 超:门静脉主干正常值为0.6~1.2 cm;脾门区脾静脉内径正常值<0.8 cm、 脾静脉主干内径正常值<1.0 cm。超过正常值为内径增宽和体积增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部B 超检查结果显示, 电子胃镜检出胃底存在静脉曲张患者28 例,检出率为70.0%;腹部B 超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增厚分别为30例(75.0%)、32 例(80.0%)和26 例(65.0%) ,总体检出率为82.5%(33/40),电子胃镜与腹部B 超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此外, 两种检查方式对于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致性,见表2。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检出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n(%)]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对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severity of portal hypertension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n(%)]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 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组织纤维化、硬度增高、假小叶增多、腹水,且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5],病程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时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处于发病早期,体征和症状无特异性,肝功能也并没有明显损害,部分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但并无腹水,临床症状主要为类乙肝症状,充分休息后可改观。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持续高压状态下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 病理特征为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 大量门静脉血在未进入肝脏前就直接经交通支进入体循环,患者所伴有食管、腹壁静脉扩张、脾肿大、脾亢进、腹水等体征,特别是食管、胃交接处的静脉扩张最为危险, 十分容易破裂并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危险及患者生命安全。 此外,由于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低下, 门静脉高压也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为主要的并发症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诱因, 失代偿期为肝硬化中晚期,患者肝区、脾脏门静脉血管会发生血栓、压力增高的情况, 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更容易造成门静脉血管破裂,引发消化道出血、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因此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 应在临床中早期发现、积极防治,临床诊断具有关键意义[6]。

在诸多检查项目中, 影像学检查方便快捷、 准确性高,对于疾病诊断最具有参考价值。 电子胃镜可深入探查十二指肠、胃部、胰脏,也能发现肝区病变,并具有止血治疗、穿刺活检的功能,是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金标准[7]。 但胃镜检查对于脾脏、肝脏静脉不具有针对性,测定结果常有误差,而且胃镜属于有创操作,患者痛苦大、容易误伤血管引发出血,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同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早期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发生较少, 而早期的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在肝硬化代偿期, 提示电子胃镜的阴性结果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中并不可靠[8]。 相对而言,腹部B 超检查的检查范围囊括全部消化道器官,对门静脉血管内径的测量更为精确,能评估门静脉高压程度、对于早期高压检出率高, 是电子胃镜诊断单门静脉高压的重要辅助手段,还属于无创操作,安全准确,备受患者青睐[9]。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电子胃镜检出胃底存在静脉曲张患者28 例,占70.0%;腹部B 超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增宽、 脾静脉内径增宽、 脾脏增厚分别为30 例(75.0%)、32 例(80.0%)和26 例(65.0%),总体 检出率为82.5%(33/40),电子胃镜与腹部B 超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04,P=0.293); 此外, 两种检查方式对于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428,P=0.649),这与唐丽姣[10]等报道一致:电子胃镜、腹部B 超对门静脉高压的检出率分别为72.3%、80.1%(χ2=1.433,P=0.270)。 这提示用电子胃镜、 腹部B 超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也可以相互补充。

结合自身超声诊断工作实际, 总结出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腹部B 超诊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门静脉主干内径≥1.3 cm 提示门静脉高压,当患者脾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时,对于确诊门静脉高压具有意义;②受呼吸运动影响,内径测量呈现变化趋势,最后消失,应记录最高值;③胃左静脉内径≥0.5 cm,或脐静脉内径>0.3 cm时,提示形成门体侧支循环[11]。

综上所述, 腹部B 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操作方便、准确、无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径门静脉胃镜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
“o”型密封圈内径胀大对线径变化的关系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