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性分娩镇痛后产妇自由体位对分娩体验的影响△

2020-03-26贺英英林毅萍陈瑞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深圳518133

北方药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胎头药物性硬膜外

贺英英 林毅萍 陈瑞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深圳 518133)

分娩为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可产生强烈的分娩疼痛,部分产妇无法忍受疼痛可中转剖腹产,容易增加远期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预后[1]。近年来助产技术不断进步,持续硬膜外麻醉因镇痛理想、副作用少等优势逐渐用于分娩镇痛。自由体位指产程中根据产妇意愿、舒适度自由选择体位分娩的方法,有研究表示自由体位相比传统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2]。本研究于药物性分娩镇痛后选择自由体位分娩,旨在观察对分娩体验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7月我院接收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81±3.25)岁;孕周38~41.5周,平均孕周(39.52±0.89)周。对照组年龄 23~35岁,平均年龄(27.83±3.28)岁;孕周38.5~42周,平均孕周(39.55±0.87)周。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经B超确定为足月单胎,骨盆测量无异常;年龄均>18岁;均肝肾功能正常,神志、意识清晰,未合并妊娠期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骨盆异常;有阴道分娩禁忌症;有麻醉禁忌症;存在意识障碍、神志障碍、言语障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对研究不同意。

1.3 方法:两组均行持续硬膜外药物性分娩镇痛,于宫口开至3 cm时麻醉,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测。协助取左侧卧位,麻醉师常规消毒铺巾后,于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后固定。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的混合液5 mL注射,注射后持续观察5 min,若未出现阳性反应,则追加混合液5 mL,并连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的混合液,持续8 mg/h,追加8 mL/次,锁定时间0.5 h。对照组药物性分娩镇痛后选择传统体位分娩,第一产程选择侧卧、仰卧体位分娩,第二产程选择截石、夸张截石位分娩。观察组药物性分娩镇痛后,经充分评估双下肢肌力、知觉良好后选择自由体位分娩,根据产妇舒适度、喜好选择适宜的分娩体位。第一产程可选择趴、跪、卧、坐、立、蹲、仰卧等体位,根据助产士指导及监护实施分娩,期间可借助手扶把、分娩球等分娩工具。若枕位异常、先露下降缓慢,应根据助产士指导,适当调节分娩体位,若宫缩过强或疲劳,应选择卧位适当休息与缓冲。助产士需全程陪伴,并对其进行血压、胎心等监测,若胎心异常,助产士应劝说暂停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指导选择容易自然屏气用力的分娩体位,如下床蹲跪位,坐分娩椅,前倾站立位、跪趴位等胎头拔露2~3 cm时可选择半卧、俯卧、侧卧等体位娩出胎儿。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各产程时间,经组间比较。根据主诉对两组疼痛进行测评,分值0~10分,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6分)。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分析:观察组各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短(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产程时间(±s,min)

表1 比较两组产程时间(±s,min)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P 365.23±24.51 398.57±31.25 6.372 0.000 32.15±2.35 39.78±2.61 21.725 0.000 6.98±1.24 9.34±1.79 10.838 0.000

2.2 两组分娩镇痛情况分析: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好(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情况(n)

2.3 两组分娩结局分析: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00%、2.00%、0,与对照组10.00%、9.00%、6.00%相比,相对更低(P<0.05),见表 3。

3 讨论

经阴道自然分娩为临床提倡的一种分娩方式,利于母婴健康,可减少母婴并发症,促进产后尽快恢复。分娩过程中可产生强烈的分娩疼痛,对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可延长分娩产程[3]。有研究表示第一产程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提升舒适度,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4]。近年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分娩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体位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持续硬膜外麻醉为产科常见的一种分娩镇痛手段,镇痛效果理想,且副作用较少,近年来逐渐用于无痛分娩,被多数产妇接受[5]。持续硬膜外麻醉对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较轻,在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不会阻滞运动神经,可使其不必限制于床上,为选择自由体位分娩提供充足条件[6]。胎头下降速度与阴道分娩有紧密关系,若选择常规体位分娩,可增加骶尾关节扩张难度,导致盆骨空间狭窄,进而增加胎头下降阻力,影响产程进展[8]。第一产程可根据舒适度、喜好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坐、站立、走路等,坐、站立利于胎头入盆,可使骑跨于耻骨联合的胎头受重力、产力、羊水等共同作用下降至耻骨联合下方,进而使胎头和产轴保持一致,利于增加胎儿在产道内顺应性,促进胎儿下降、宫颈扩张,利于加快产程,缩短产程时间[7]。

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自由行走,利于提升舒适度,轻微运动可使胎儿在产道内转动,行走可使胎儿重力压迫宫颈,促进宫颈扩张,有效缩短产程[9]。第二产程胎头拔露2~3 cm时指导选择半卧、俯卧、侧卧等体位娩出胎儿,可使骨盆倾斜度降低,促使肛提肌朝两侧扩张,指导选择容易自然屏气用力的体位分娩可促使胎儿先露部位下降,促进产程进展[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药物性分娩镇痛后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促进产程进展。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活动、站立姿势可有效提升舒适度,达到缓解产前疼痛的效果。观察组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分析原因为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产程,可减少中转剖宫产及手术所致的并发症,进而改善分娩结局。

综上所述,药物性镇痛后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可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还可改善分娩结局。

猜你喜欢

胎头药物性硬膜外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勘 误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知否?知否?药物性肝损伤应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