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窑青瓷瓯乐,奏响慈溪非遗保护新乐章

2020-03-25朱利昀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

【摘要】慈溪越窑青瓷瓯乐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它艺术风格独特,是用瓷土制成青瓷乐器或日用器皿进行音乐演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盛行于唐宋时期,主要分布在以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越窑为中心的杭州湾两岸。本文从慈溪越窑青瓷瓯乐的历史背景、越窑青瓷瓯乐保护与传承的四大举措,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等方面作详细阐述,为各地打响非遗特色品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慈溪越窑青瓷瓯乐;非遗保护和传承;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一、越窑青瓷瓯乐的历史背景

浙江省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至上海148公里,西距杭州138公里,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唐宋越窑的中心产地。境内现存历代青瓷窑址200处左右,辉煌灿烂的青瓷文化是慈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在慈溪市境内的寺龙口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唐宋时期的钟、哨、埙、鼓等33件青瓷乐器,同时也在古代文献中发现了数则唐代曾经流行“瓯乐”的记载。瓯乐也称“瓷乐”,是用瓷土制成青瓷乐器或日用器皿进行音乐演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青瓷瓯乐主要分布在以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为中心的杭州湾两岸。唐宋时期,青瓷瓯乐演奏开始盛行于茶楼酒馆、梨园乐坊之中,它所特有的“形如冰,声如磬”、清脆悦耳的古风清音为民间百姓、文人雅士、皇室贵族所青睐。但因历史变迁、越窑的衰落和口传身授传承方式的局限等种种原因,盛行于唐宋时期的越窑青瓷瓯乐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为弘扬越窑青瓷瓯乐文化、再现千年瓯乐魅力,慈溪市文化主管部门着手按唐人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中有关记载进行碗、盏、罄、钟、笛等青瓷乐器的仿制,形成了越瓯、编钟、瓷鼓及吹奏等四个系列近20多个品种。这一系列的发现和成果为越窑青瓷瓯乐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失传千年后获得新生奠定了基础。2007年,越窑青瓷瓯乐列为慈溪市级非遗项目,并积极申报宁波市级非遗项目。2009年6月,该项目经逐级申报,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慈溪市又组建了越窑青瓷瓯乐研究所,落实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研究人员,专门从事青瓷瓯乐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二、越窑青瓷瓯乐保护与传承的四大举措

为进一步打造慈溪越窑青瓷瓯乐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近年来,慈溪市采取了“四个一”扶持举措,着力加大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

(一)筑巢引凤,出台“一串扶持政策”

2008年9月,慈溪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中共慈溪市委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把组建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列入市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2009年3月,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正式挂牌成立。市财政一次性投入150万建团经费,支持青瓷瓯乐艺术团创作演出。针对青瓷瓯乐品牌打造缺少相对稳定的专项经费、专业研究和表演队伍等问题,市财政加大资金、待遇扶持力度,每年保证投入到青瓷瓯乐艺术团的专项运作经费275万,其中紧缺人才引进经费75万,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和慈溪人才公寓申请、其子女就学相关优惠政策。其余人员实行灵活的管理和分配方式,享受国企待遇。

2014年,慈溪市委、市政府又出台《慈溪市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等文件,鼓励越窑青瓷瓯乐的传承发展保护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至今,青瓷瓯乐艺术团累计获得文化产业奖励90余万。同时,市财政对青瓷瓯乐的文艺精品创作奖励也累计达100余万。

(二)借智借力,实施“一个分类工程”

一方面根据争奖项、促交流、闯市场的不同定位,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和特色品牌打造,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艺术水准高、多元化的青瓷瓯乐精品和新品;邀请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国家歌舞团乐团及上海音乐学院何占豪教授等全国及省著名音乐家对越窑青瓷瓯乐的创研、发展把脉听诊、建言献策,共同加工锤炼瓯乐作品,积极尝试原生态的青瓷瓯乐与其他民族器乐、歌舞吟唱等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对话,又与midi音乐等现代理念的艺术有机结合,努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

另一方面,坚持“打造艺术精品与文化惠民作品适当分离并有所侧重”的创作方向,创作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可听性与可看性相结合的“小型化、精致化、特色化、时代化”的瓯乐艺术小作品,积极宣传慈溪地方文化和党的政策法规,为当地群众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强化开放,举办“一个节庆活动”

慈溪市每两年一次举办“越窑青瓷文化节”,此活动是浙江省政府认可、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慈溪唯一保留下来的大型节庆活动。围绕传承弘扬越窑青瓷文化、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目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期间,“青瓷瓯乐创作与传承研讨会”和大型青瓷瓯乐汇报演出等成为常规活动,借此进一步提升慈溪文化软实力,扩大慈溪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宣传“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城市形象。

(四)夯实基础,培养“一支传承队伍”

定期组织开展“青瓷瓯乐进校园、进社区”等一系列非遗传承活动,建立青瓷瓯乐的传承基地,开展“非遗薪传”活动。此外,编印宣传资料普及越窑青瓷瓯乐知识,将青瓷瓯乐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至今已累计辅导学生2500余人次,举办展示演出300余场次,受众达100余万人次,在促进瓯乐传承与社会普及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越窑青瓷瓯乐保护和传承的成效

(一)傳承队伍稳固形成

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有底气引进音乐专业人才。如今,艺术团有稳定的演职人员38人,80%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研究生以上学历2人,本科以上12人,艺术团内很多外地引进人才已在慈溪安家落户。现有两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一位宁波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定期到学校和社区开展传承活动约60次。至今已在慈溪市杭州湾职高、阳光实验学校、鸣山民工子弟学校、匡堰镇上林小学等4所学校建立传承基地不断发现和培养青瓷瓯乐演奏新苗。目前,该省级非遗项目已基本形成了老、中、青、少各个年龄层次组成的传承队伍。不久还将与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建立院团全方位合作框架,在人才引进、节目打造、创作指导等多方面加强深度合作,为青瓷瓯乐创作、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艺术水准显著提升

近年来,越窑青瓷瓯乐在创作上取得了新突破。《越·瓷风》《上林追忆》等以慈溪地方文化为创作内容的精品新品大量涌现,并参加国家、省、市各类音乐比赛10余次,获奖7个,其中国家级金奖1个,省级5个。如全省民族器乐大赛表演金奖、宁波市第七届音舞节创作(表演)双金奖、全国“群星大奖”和“群星创作奖”……不仅提升了青瓷瓯乐的艺术表演水准,而且填补了宁波民族器乐类全国群星大奖(金奖)的空白。

(三)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在慈溪市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青瓷瓯乐广泛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提升慈溪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如参加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2007 CCTV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展示演出、在上海世博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会议、外交部主办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一次宁波高官会议”、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商务部和国家海洋总局主办的“中东欧经贸文化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重大会议中展演……受到文化部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及与会的国内外来宾的重视,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要媒体的广泛关注。青瓷瓯乐团还远涉重洋,先后赴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10余次,进行交流演出50余场次。2003年,赴法国参加波黑沃国际乐队艺术节;2017年春节,受文化部委派赴新加坡参加“欢乐春节”系列演出交流活动;2019年,参加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第12届“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所到各处,广受好评,充分展现了慈溪非遗保护成果和中华民族千年古乐的韵味,提升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随后承接的商业演出也接近不断。近年来,青瓷瓯乐经营收入累计达500余万元。

“慈溪青瓷瓯乐自2001年获得新生以来,数年如一日,致力于挖掘青瓷瓯乐艺术传统,不断研究创新,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在保护青瓷瓯乐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慈溪青瓷瓯乐逐渐成为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原浙江省文化厅曾在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成立之际给予了这样的高度评价。多年以后,在慈溪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越窑青瓷瓯乐正如省厅期待的那样,始终坚持非遗保护与传承并重,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已成为在国内外有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非遗文化特色品牌,为浙江文化旅游大省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慈溪越窑青瓷瓯乐的传承和保护举措或许也能对各地打响非遗特色品牌、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有所借鉴与帮助。

作者简介:朱利昀(1974-),女,汉族,本科,副高职称,浙江省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热力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利用平板电脑进行 “班改” 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