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23王琼王楚
王琼 王楚
摘 要 2016年初的国新办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面对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用人单位招录人数削减,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等现实情况,本文通过一些就业指导的经验与创新想法,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等院校大学生 就业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当代就业形势的现状分析
1.1就业市场情况
(1)就业市场不够乐观。随着事业单位等国家公职部门招录人数的减少,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放在企业单位,但许多企业的招聘岗位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不占优势。
(2)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需求高,但是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就能驾驭的,更多的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加入才能取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1.2高校情况
1.2.1高校体制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目前,我国的多数高校早已洞察出市场经济的变化,也已经着力依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旧的体制。存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前对社会不甚了解,而部分学生的所学专业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相匹配,导致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都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所以说,高校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性障碍。
1.2.2就业指导不够深入
全国各个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等相关培训,但是这些对于低年级学生提高职业规划能力的课程大多数停留在表面,部分院校依然以选修课或者报告会的形式来影响学生,在重视学生自愿能力的前提下,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导致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于选修人数不够而听课或者调课的现象,从而使就业指导不够深入,不能让每位想得到相关帮助的学生受益。
1.3毕业生自身情况
(1)毕业生心理承受力差。面临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阅历决定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成长过程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导致心灵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试中受折后容易一蹶不振,丧失自信心,从而导致不愿意再尝试。
(2)毕业生的自主性差。部分应届毕业生自升入大四到临近毕业,都是在家人和老师的催促下,被动地去找工作,导致应聘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面试表现,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学生会以“专业不对口”、“职业发展空间小”和“薪资福利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等客观理由为自己寻找借口,而不擅长分析自身的主观因素。
(3)毕业生不能正确定位。部分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在周围同学和亲友的影响下,总是以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姿态去面对求职市场,认为自己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要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不能放下身段很好的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不能找到令自己和家人满意的工作。
2探索与实践
2.1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相关工作
2.1.1提前摸排就业意愿
毕业季结束后,高校可以结合网络调查系统,走访约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即将升入四年级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意向摸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详细登记包括就业意向企业、意向区域、意向行业、意向薪资等具体信息,为科学研判下一步就业工作、开展分类指导服务、提高工作针对性奠定坚实基础,有针对性的对各类群体提供精准帮扶。
2.1.2大力增加企业实习机会
在明确就业意向的低年级学生中,要大力增加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在学习到丰富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的自身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为日后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加一块敲门砖,为学生的经历增色添彩。
2.1.3严把简历关
针对有求职意向的学生,要另辟蹊径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就是简历这道硬门槛。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会有很多机会需要制作简历,但是一份真正精彩的简历往往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后才能凝练出来。高校可以开设简历制作的培训课,邀请有经验的就业指导师或是从事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为学生进行培训。学生通常都会通过几次培训取得很大的进步,让自己通过简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2.1.4抓好入学教育
从一年级入学教育开始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在学生中开展 “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学长导航”等活动,邀请有关老师、专家、高年级学长为低年级学生讲解专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了解推免、考研及出国的基本要求,强调毕业的资格和专业技能证书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大学四年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2.1.5重视朋辈引导
定期举办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即将进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结合自身经历,对低年级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提出针对性建议。这些朋辈学生会在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等方面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分享申请不同学校夏令营的过程以及参加夏令营的感受。同时,毕业生经验交流会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关于考研、保研等方面的问题,参会的低年级学生通过吸取优秀学姐、学长的经验,进而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1.6加强辅导和就业现状分析
定期邀请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升学、就业形势与政策进行解读与分析。鼓励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坚定就业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珍惜就业机会,确保顺利就业,避免学生通过各种社会网站得到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日后的规划和发展。
2.1.7全员参与,共促就业
就业工作不仅要靠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要依靠广大教师夯实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使人才培养贴近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开展就业调查,为教学反馈意见。教学瞄准就业,就业反馈教学。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重点围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语言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改变“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2.2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业工作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将就业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就业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在高等院校里,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单纯,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并不了解,所以在思政工作者的日常管理中,要大力提高学生对于就业和择业的重视程度,只有学生自己提高了对就业的认识,才能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渐避免被动就业的情况发生。
2.2.2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社会的大浪潮中,适者生存的法则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们发现,很多没有“真本事”的应聘者,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在对在校生的培养与教育上,就需要学校的多方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走的更长、更远。
2.2.3提高心理帮扶水平
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在找工作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学生的思政辅导员更要提高警惕,多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利用各种心理疗法缓解学生的就业择业压力,让学生以轻松自信的心态走上工作岗位。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时代的难题,是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高校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凸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正视大学生就业难题,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入手,在市场中探索经验,在体制和机制逐渐完善和健全的环境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