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20例临床研究

2020-03-25陈晓辉

人人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大泡

陈晓辉

摘要】目的:探究肺大泡治疗中,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肺大泡患者若干名,征求患者同意后筛选出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患者均在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院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呼吸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手术前后患者呼吸问卷(SGRO)评分差异较大,术后患者评分均低于术前,四项总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较大,其中肺总量(TLC)、补吸气量(RV)水平下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分钟行走距离(6MW)水平上升(P<0.05)。结论:给予肺大泡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患者呼吸能力。

关键词】肺大泡;胸腔镜手术;肺功能指标

肺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内部压力升高,肺泡壁无法承受较大压力而破裂,相互融合,含气囊腔随之形成,可见肺大泡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气胸、肺气肿等症状,进而影响患者肺功能[1]。手术切除肺大泡是目前临床治疗采取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提出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此手术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属于微创手术[2]。经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胸腔镜切除术出血少,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术后患者恢复快,不易形成瘢痕。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胸腔镜下切除术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治肺大泡患者若干名,在其中选取20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患者均在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院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患者最大59岁,最小17岁,平均(23.45±5.3)岁。患者、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资料完整,基线资料差异不大(P>0.02),可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标准:经检查,所有患者均为肺大泡,并由MRI、CT扫描确诊;无合并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重大疾病;患者精神状态正常,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患者先进行术前准备,术前1周饮食清淡且戒烟戒酒,营养支持。检查患者肺部有无炎症,若存在炎症要进行抗炎、雾化吸入治疗,给予患者解痙止痛药,协助患者咳痰同时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生成。若患者痰液过多,需进行痰菌培养,让患者服用抗生素。

准备完毕,实施手术,步骤如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侧,常规消毒铺巾。本次患者系右侧肺大泡,因此在右侧胸部作切口,从胸部腋中线向下,在第7肋间作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1cm,划开皮肤后逐层深入并置入胸腔镜。检查患者胸膜,有黏连伴随积液者及时清理,外接引流管将浑浊积液引流出去。向肺部注射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进行膨肺操作,同时向肺部通气,确定肺部激无漏气后实施肺大泡切除术。找到患者肺大泡,借助胸腔镜进行肺大泡切除术,操作时注意不要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圣乔治呼吸质量量表评估患者呼吸质量,包括活动受限、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洗漱穿衣困难与疲惫五项评分,单项总分2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呼吸质量越好。

(2)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包括TLC、RV、MVV、FEV1、6MW五项指标。TLC、RV水平下降,MVV、FEV1、6MW上升说明患者肺功能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通过t值检验计量资料(X±s)、X2检验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0.05即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SGRO评分手术前后变化对比

手术前后患者SGRO评分差异较大,术后患者评分均低于术前,四项总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SGRO 评分手术前后变化对比(X ±s,分)

2.2肺功能指标手术前后变化对比

与手术前相比,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较大,其中TLC、RV水平下降,MVV、FEV1、6MW水平上升(P<0.05)。见表2。

表 2 肺功能指标手术前后变化对比(X ±s)

3 讨论

肺大泡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患者,分为先天、后天两种形式,先天小儿支气管发育异常极易诱发肺大泡,后天系各类肺部炎症引起肺大泡。导致肺大泡因素众多,如支气管炎、结核病、肺气肿等均会导致肺大泡。诊断时除基本检查外,X射线、CT扫描可确诊患者是否为肺大泡。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方式,传统手术为开胸肺大泡切除术,手术切口较大且患者术中易出现大出血现象,医生需完全开胸才能观察到肺大泡情况,手术时间长。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被研究出来,并运用在临床实践中[3]。

与传统治疗方式有明显区别,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借助摄像、内窥镜等多种技术,手术切口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符合患者对美观性的要求,患者术中痛苦小,手术效果可靠。医生根据手术需求,在患者胸部开小切口,长度控制为1-2cm左右,最多同时开4个切口,患者在术中不会出现大出血情况,手术安全高效[4]。胸腔镜放置在患者患侧肺部,医生能全程监测患者肺部情况,胸腔镜将肺大泡放大无数倍,保证医生手术视野清晰,病灶位置、大小完全显现,手术切除范围明确,肺部正常组织不会受到破坏。传统胸部穿刺活检被胸内病变活检取代,在相关学者研究中指出,胸内活检阳性检出率更高,由此可见胸腔镜能提高阳性检出率。本研究给予所有患者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基本未出现并发症。与手术前相比,患者肺总量(TLC)、补吸气量(RV)水平下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分钟行走距离(6MW)水平上升(P<0.05)。经手术,患者肺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患者每分钟呼吸量、通气量较之手术前均有所提升,患者肺部耐力增加,6分钟行走测试后患者呼吸顺畅。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用SGRO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下转第页)(上 接第页)患者呼吸功能增强,咳嗽、呼吸困难、疲惫、活动受限、穿衣洗漱困难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王毅等[5]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肺功能不全、年龄较大患者不建议采用开胸手术,采取胸腔持续闭式引流方式,结果显示患者胸腔中进出气体量增加,但只能短时间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王毅等人尝试使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功能明显增强,呼吸耐力增加,与传统方式相比患者并发症减少,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肺大泡患者治疗中,采用胸腔镜下切除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增强其呼吸耐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焕, 王坤, 茹玉航. 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中单孔与双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应用对比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37(5):189-190.

[2]武春霞.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配合与术中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1(12):53-55.

[3]张松, 李洪林. 单孔胸腔镜在肺大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9):37-39.

[4]吉红波. 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切除的适应证选择以及安全性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1-82.

[5]王毅, 谢晓阳. 单孔胸腔镜治疗单侧气胸合并对侧肺大泡疗效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2):159-161.

猜你喜欢

胸腔镜手术肺大泡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肺大泡是否应该手术切除?
综合性护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25例临床观察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观察
胸腔镜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分析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