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2020-03-25王辉
王辉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全身麻醉组患者行常规诱导麻醉后静脉滴注丙泊酚,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于L2~3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注射罗哌卡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术后七天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GA group) and the lumbo-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 (CSEA group).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CD in CSEA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A group (P<0.05). Conclusion lumbar anesthesia with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骨科治疗髋关节疾病常见的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多为高龄患者,且大多数患者多合并高血压、慢阻肺等疾病。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围术期可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因此需要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使患者能够安全的度过术后麻醉苏醒期。现阶段,临床上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已有多种麻醉和镇痛方式。临床上经典的麻醉方式为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等。以往临床麻醉中,全麻一直为髋关节置管术的金标准;然而,目前髋关节只管书麻醉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1]。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因其作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且可依据手术中患者的表现于硬膜外导管追加麻醉药,现阶段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且镇痛时间较久,有学者研究表明,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效果[2]。因此,本研究对常用的三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危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骨科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全身麻醉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6~91岁,平均年龄70岁;体重45~81kg,平均体重55kg。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那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7~92岁,平均年龄70岁;体重46~80 kg,平均体重55kg。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我院临床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纳入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进行生命指标监测,持续性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滴注量为0.5ug/(kg·10~15min),维持静脉滴注量为0.2ug/(kg·h),局部麻醉下桡动脉穿刺测定患者血压。全身麻醉组: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及罗库溴铵0.8~1.0mg/kg诱导麻醉,维持麻醉静脉滴注丙泊酚6~8mg/(kg·h)。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取侧卧位屈膝屈髋、弓背,于患者L2~3椎关节间隙穿刺,注射1%罗哌卡因1.5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0.2毫升,随后退出穿刺针,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追加0.5%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后,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以及手术时间,记录术后24h静脉镇痛用药量、術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栓塞、肺炎、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机械通气等并发症,重点关注手术后7天内的并发症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
全身麻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2.4±25.8)毫升、手术时间为(101.4±16.4)分钟,在手术过程中补充的晶体液为(1242.3±98.8)毫升,补充的胶体液为(148.3±24.8)毫升。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1.6±17.0)毫升、手术时间为(87.1±14.6)分钟,在手术过程中补充的晶体液为(1226.4±92.9)毫升,补充的胶体液为(145.7±23.6)毫升。两组患者术中补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全身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为(75.4±4.9)毫升、下床活动时间(6.0±1.4)天及术后住院时间为(7.1±1.6)天,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为(52.4±3.9)毫升、下床活动时间(4.0±1.3)天及术后住院时间为(5.1±1.4)天,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全身麻醉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全身麻醉组患者中有两例患者出现肺炎并发症,肺炎发生率为6.67%、术后七天 有六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0%,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中没有出现肺炎并发症,肺炎发生率为0.00%、术后七天有三例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0%,与全身麻醉组对比,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肺炎、术后七天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P<0.05);其他并发症(包括肺栓塞、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机械通气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大多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其年龄较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机体代偿能力不强,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诸如高血压、肺气肿、糖尿病等等,而且病人自身情况比较特殊,进食非常少,又长期处于卧床体位,使得病人的麻醉药物消除速率非常低,生物转化能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醉难度。
目前,随着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有研究证实,髋关节手术前采用区域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使用越来越普及,
对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成功率具有提高作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在临床上的开展使用。本研究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取不同的麻醉方式,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全身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为(75.4±4.9)毫升、下床活动时间(6.0±1.4)天及术后住院时间为(7.1±1.6)天,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为(52.4±3.9)毫升、下床活动时间(4.0±1.3)天及术后住院时间为(5.1±1.4)天,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镇痛药使用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全身麻醉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全身麻醉组患者中肺炎发生率为6.67%,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0%,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中肺炎发生率为0.00%,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0%,与全身麻醉组对比,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肺炎、术后七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P<0.05);其他并发症(包括肺栓塞、肾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机械通气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式对比,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腰丛-坐骨神经联合神经阻滞,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快速促进患者康复。虽然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和PCSNB对比无差异,但因PCSNB麻醉对椎管内麻醉存在禁忌症患者使用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马宝成,梁桂荣,王平利. 334例老年病人的麻醉体会[J].武警医学.2016(10)
[2]韩林立.超高龄患者139例的麻醉处理体会[J].山东医药. 20018(24)
[3]王建新. 超高齡病人手术治疗时的麻醉问题[J].广东医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