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索

2020-03-25吴灿

记者摇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体

吴灿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曾作为电视新闻传播改革的标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与演化,形成了独特的栏目形态及运作模式,是各地新闻节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给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其内容也更有深度,传播媒介更多,信息传播渠道也更为广泛和畅通,本文就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进行深入探索,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对应的措施,希望能更好地创新电视民生新闻,使之健康发展,从而保证电视台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融媒体 电视民生新闻 转型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当今的舆论生态、传统的媒体格局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融媒体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信息交换的固有模式,加速了信息传播,传播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对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形成巨大冲击。

一、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

1.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性。群众不仅从电视、报纸上了解当下的民生新闻,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民生新闻热点,开启地理定位模式还能知道本区域的新闻信息,并能参与评论,进行互动交流,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区域新闻正是地方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运用地理定位的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流。

2.信息发布形式的多样性和发布人的多元化。融媒体的诞生衍生了不少社交媒体平台和门户网站,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网站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只要拥有一部可以摄像或拍照的手机,拍摄图片或视频,配文字稍作描述,就可以形象生动地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在网上。人们关注和发布的大多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或者就新闻热点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引发网友共鸣。如果关注或者评论的人多,信息发布人还可能成为网红。

二、融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不够新。地方民生类新闻节目报道内容,只能在该地域内短时间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长期而言,难以满足外界信息需求。

民生新闻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小,很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公众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造成阻碍。同质化问题出现后,在编排时,很难体现原创的新意。一些新媒体平台在报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时,可能直接对电视栏目内容照抄,新的传播方式优势并没有展现出来,提升民生新闻节目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2.公信力有待加强。在电视新闻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信力是核心竞争力,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应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是新阶段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并没有达到标准,内容不够权威,部分节目题材琐碎,缺乏真实性,甚至夸大其词,弄虚作假,故意制造话题,吸引公众眼球。记者审视角度的偏差,会影响到公众对新闻的看法,栏目公信力受到质疑。

3.舆论监管力度不够。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做好舆论监督,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而在实际工作中,舆论监管力度并不够,记者有时候也没有真正调查清楚问题所在,观点失之偏颇,容易把舆论带偏。有的记者太注重节目效果,利用舆论影响力夸大事实,误导观众。还有一些记者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舆论监管越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策略

1.创新内容和形式。保持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区域优势,拓展新的内容,合理划分板块。对同类题材,可以根据受众年龄、职业、喜好等不同进行调整,在新媒体渠道推送个性化内容,以吸引观众眼球。鼓励老百姓提供素材,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编辑,来自于普通人视角的新闻更贴近生活,有亲和感,更易引发共鸣。此外,电视民生新闻要及时对热点新闻进行跟踪报道,并进一步分析探讨。

民生新闻报道中,应减少琐事和没有意义的内容,也应减少过于娱乐化的内容。如果这种内容较多,会使民生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削弱了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同时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感。

民生新闻应该拓展新闻的深度,采用追踪报道和专访的形式,对事件原因、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做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曾对《蹲点日记:杨立学讨薪记》进行连续追踪报道,通过报道展现了新闻当事人杨立学的讨薪过程,让观众印象深刻。

2.提升公信力。民生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新意,还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保持局部真實与整体真实的平衡性。从事件真实性出发,挖掘深度,扩展广度,把当事人的诉求客观表达出来,防止主观臆断。在采访中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防止泄密,尊重隐私,对文字要反复斟酌,确保文字严谨和准确,充分展示民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提高公信力。

传统媒体可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彰显公信力。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各具优势。但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若想有所突破,不能靠新闻娱乐化。电视媒体应该做好舆论监督类报道,做精、做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扩大媒体影响力,进而提高收视率。

3.加强舆论监管力度。新闻媒体代表公众利益进行舆论监督,最终维护公众利益,这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在监督类报道实施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越位、错位等现象。一些媒体在监督过程中,盲目追逐新闻热点和轰动效应,忽略新闻价值和社会利益,背离媒体的职责操守,跨越舆论监督的准绳,对舆论监督权滥用,易使舆论监督沦落为个人私器。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监管力度,在确保内容真实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是电视民生新闻媒体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民生新闻媒体应以其为契机,抓住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融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

[1]唐建满.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索——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J].东南传播,2019(03):34-35;[2]朱茜茜.徘徊于大众性与公共性之间:电视民生新闻的存在与转型[J].视听,2018(09):189-190;[3]朱天,唐婵,张诚.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 (18):1-2+7.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