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研究

2020-03-24贺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贺霞

[摘           要]  运用比较法对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研究。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认同感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师范性”评价体系缺失和教师“师范性”职业素养弱四个方面,提出了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师范性”不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优化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关    键   词]  非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42-02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国务院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培养”“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经开始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进程。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555所,其中师范类院校110余所,其余均为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已成为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这既缓解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与社会需求不足的矛盾,又进一步提升了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但相比师范类院校,综合类大学在对学生的“师范性”要求和影响上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以“虐童”為代表的恶性事件频出,人们开始对幼教教师产生怀疑,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是否具有从事幼教工作的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怎样去培养幼教教师?要解决这些困惑,我们就必须研究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而非师范类的本科高校由于占比较大,成为本研究的主体。

“师范”(normal)一词,是从拉丁文norma一词演化而来的,具有“模范”“规范”和“典范”之意。在1998年8月北京召开的关于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曾提出:“师范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教育专业能力、把知识形态转为教育形态和对人性最基本的关怀。在这之后,很多学者对师范类院校的“师范性”以及师范生的“师范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针对非师范类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近年来非师范类院校大量开设学前教育专业。

二、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缺失的表现

(一)学校硬件条件不足,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认同感较低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大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属性和要求来说更偏重技能。特别是要能够胜任未来幼教岗位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需掌握美术、舞蹈、声乐方面的基本技能,而很多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往往存在艺术类课程师资紧缺、课堂资源有限、教学技能实训少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高考时以非艺术生的身份被录取,几乎是零基础在大学期间去学习艺术类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实验室、实训室硬件条件不足,很难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这一点也进一步加大了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时的难度。当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之后,才能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时,在笔试环节差距并不大,但在面试环节,师范生普遍具有压倒性优势。原因在于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面试偏重考查学生在艺术类教学方面的能力,这恰好是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受“师范性”教育培养,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具备更多站上讲台实战的机会。

另外,与选择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不同,非师范类高校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较少考虑自己所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专业就业率、录取分数和学校综合实力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很多选择报考非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非常陌生,对这个专业的师范属性认识更是缺失,再加上综合性大学教育类专业开设不全,如仅开设了学前教育这一个教育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隶属于非教育性质的学院管理等,使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师范性”教育的氛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较低,“师范性”认识的缺失很可能成为学生日后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缺少“师范性”的评价体系

师范类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对“教师教育专业”课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即以教育理论课、教育心理学课、教学技能课为基础核心课程,学生在系统性地学习了这些课程之后可以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他们的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受课程种类、课时比例及毕业学分要求等标准影响,综合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时,往往存在课程体系不完整、课时不足、课程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因为管理及办学经验的不足,还存在因人设课、因人改课、因资缺课的现象。这种课程设置时标准的不统一会导致学生教育类基础知识结构不足,从而影响后面的教育教学技能学习。

与师范类高校相比,综合类大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机制也不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时很少考虑本专业的“师范性”,仅仅采用学生所修学分是否满足毕业要求,课程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凸显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要求,所以与师范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比,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较弱。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师范性”职业素养较弱

在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虽然学历水平上具备从教资格,但教学技能还显得不足。有些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以年轻教师为主,缺少从教的经验,他们一般可以胜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但如何指导学生去“教”儿童这种教学技能基本空白。还有些学校为弥补本校教师幼儿园教学经验的不足,往往会聘请一些幼儿园园长或幼师来指导教学,但聘请的师资也缺少统一标准,实施过程中主观性较强,教师的“师范性”职业素养较弱也会导致学生未来的“师范性”职业素养不足。

三、加强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对策

(一)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认识

为了让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理解并提高对所学专业“师范性”的认识,建议各高校在考虑专业特殊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硬件设施的投入,多建设一些与艺术类课程及教学技能培训有关的实验室、实训室,并制订科学的培训制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还可以在学生进校伊始就开展专门的“师范性”教育培训或讲座,折合成学分,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将来面临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价值,提升自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并在大一开设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教育类基础课程中加强和突出对教师“师范性”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毕业时获得教师资格证,建议综合类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一些与教师资格认证有关的课程,比如教师口语、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法等。在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前,学校定期开展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及面试技巧的讲座,给予学生及时的考前辅导,以提高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二)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师范性”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特别是他们的“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特别是教育教学类的基础核心课程体系要完整,注重課程开设的逻辑关系,还要增加教师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和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多地以未来“教师”的身份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中,还应突出“师范性”的评价体系。考虑到学生未来要从事教育教学类的工作,仅从学分、课程的角度去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建议适当增加“师范性”的考核要求。例如毕业时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即学生毕业时除了要拿到学历、学位证之外,还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这样就更有助于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鼓励推行“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

师范类专业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师,同时也是“老师的老师”,其肩负的教育责任和使命比普通教师更大。因此,在聘用教师时应考虑到“师范性”专业的需要,鼓励多录用“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只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指导才能更带有“师范”的属性,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师德培养的关注和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因此,无论是师范类高校教师,还是非师范类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都应加强学生的师德培养,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师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

[2]闫静茹.民办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J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9).

[3]曾彬.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

[4]周小雪.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5]刘济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6]朱裴雨.浅谈教师教育的师范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小小书画廊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