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线上教学风险的预案选择
2020-03-24李师莹
李师莹
[摘 要] 遵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初广东民办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2020年春季线上教学工作。根据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实现线上教学的基础条件,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测试,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线上教学存在来自教师和学生线上学习软硬件、大数据教学资源应用信息不对称和网络系统失灵的风险。科学利用国家提供的线上学习资源,实现弹性教学、小班化教学、团队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演练,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对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的预案选择。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院校;线上教学;风险;预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42-02
一、教學平台测试与民办高职院校线上教学风险
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必要前提;计算机、手机、摄像设备,是广大学生在线学习终端的物质基础;广大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应用线上教学软件的技术技能,是民办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必要前提;电信网络信号在学生所在区域全覆盖,网络信号能够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强度要求,是高职院校实现线上教学平台和学生学习终端互联互通,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基本要求。3月9日以后,广东省所属的29所民办高职院校将陆续开学。最近,有研究者(韦俊旭、谢业斌、廖桂芳、钟文新、曾俊)根据全国大、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能够利用的线上教学软件进行了测试评估,测试评估结果如下:全网测试能够应用于线上教学的软件16个,包括CCtalk、雨课堂、金智学习平台(SPOC+课堂教学+线上直播)、移动云视讯、电信天翼云会议、钉钉、斗鱼、QQ群屏幕分享、阿帕网校系统、来课、腾讯QQ群课堂、腾讯课堂极速版、云班课、智慧树、腾讯会议、超星直播。从学校需求(能够在线发通知、签到、监控,信号不间断且流畅)、教师需求(能够实现视频、音频通讯,录制微课视频,开展实时语音讨论,开展各种线上互动,测试和布置作业,信号不间断且流畅)和学生需求(不卡顿、声音和语音效果好、能够数据导出)的多重视角来看,能够实现线上教学的应用平台为数很少。能够满足线上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的网络平台有:钉钉、云课班、腾讯课堂极速版、QQ群屏幕分享和CCtalk。虽然这一测试结果能够满足民办高职院校的线上教学要求,然而能够得出这样结论的假定前提,是民办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措施到位,广大师生对学校要求使用教学平台软件的熟练应用。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开展线上教学还有特别的规定。教育部指导意见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事求是地说,截至2019年底,民办高职院校能够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有限,应用普通本科高校和公办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还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显而易见,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实现线上教学的风险,第一来自教师和学生线上学习硬件和软件的占有及其应用技能,第二来自大数据教学资源应用中的信息不对称,第三来自民办高职院校使用自身教学资源过程的网络系统失灵。
二、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机制失灵的预案选择
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线上教学是验证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的大考。从教学运行机制的视角来看,这次验证的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平台的运行效率;从教育资源运行的视角来看,这次验证的是教师群体面临数字化教育变革时期的应变能力;从教学手段的视角来看,这次大考验证的是教师能否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推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从教学水平的视角来看,这次验证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的同质及其平稳衔接。不可否认的是,由此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没有哪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希望开展这样的教育变革,也没有哪一位教师和学生为之兴奋。这是一次任何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没有提前预案的教育变革,这是一次无法预先评估教育教学成果的教育变革,这是一次国家信息现代化水平、数字时空和线上教学之间存在巨大信息不对称的教育变革。尽管从现象上看这次变革的时间历程短,但是这次变革已经为民办高职院校敲响了警钟。首先提醒的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怎样处理国家需求、教学时空、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的对立统一关系;过后怎样建设适应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网络教学资源,怎样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应对数字教育革命的教育关系变革,怎样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生产力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教学创新的运行机制,克服因计划不周、组织不当、网络失灵而带来的教学风险,提前做好应对线上教学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的对策预案。以国为重、以学生为重、实施弹性学制、实现团队作战,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对教学机制失灵的预案选择。以国为重,就是在非常时期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者和教育者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以学生为重,就是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时空和教育产品;实施弹性学制,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网络拥堵、卡顿、音频和视频出现异常)采取分时段和小班化在线教学;实现团队作战,就是针对每一门线上课程建立教学团队,合理分配线上教学资源、弹性指导、课后演练等教学环境的教学团队成员分工。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线上学习绩效失控的预案选择
指导意见为全国高等学校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然而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这个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却充满了巨大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无疑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回避这一挑战,要面对未来高等职业教育颠覆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一挑战,首先来自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国家需求。解读《指导意见》,找到能够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性意见:“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能够看到这些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所提供的线上教学资源,无疑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应对线上教育教学。然而真正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却充满了极大的挑战和风险。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推进民办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用不好则将导致学生线上学习的失控。因此,下这样的决心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则是进退两难。选择退,不考虑教育部指导意见能够确保一切工作按部就班;选择进,利用国家政策和资源的正能量激发大数据革命背景下的深化改革又将面临重重困难。如果从进的视角推论,民办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其逻辑推理将不辩自明。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学校教学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换,教师身份由教的角色向导的角色转换,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模式转换。适应这样的前提条件,对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教学资源的学分认定、评估和转换制度,必须推进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必须践行学生弹性学习的导师制度;对教师必须提升自身专业的综合技能,通过与学生同步学习线上公共教学资源的过程,学习和积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对学生必须通过充实自身知识体系的短板,适应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技能。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线上公共教学资源选择性学习,防止学生线上学习绩效失控的充分必要条件。综观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有的学校努力争取办学层次升级;有的学校践行跨界转型的深化改革;有的学校引进国内外高層次领军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有的深挖校内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无论选择哪一种发展模式,深入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顺应大数据浪潮下的教育变革,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不同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都是相对于故步自封、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选择。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