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2020-03-24孔庆婷
孔庆婷
[摘 要]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艺术教育,其目的都是以育人为本。近年来,高校对一些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改革,教学目标和改革任务逐步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方向迈进,随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目标方向。在生态教育视域下,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反思、学会总结为课程核心目标,大胆改革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累感觉经验和视觉审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的生态培养。
[关 键 词] 生态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10-02
一、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切入,并将现有的教育体系改革特色结合艺术教育自身的特色,在以前单纯依靠传统的音、体、美等单一艺术教育模式上有所改革,向着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优秀艺术人才迈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经验传授知识点。课程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应用顺序进行的,但这还是简单划分的,而且课程的教授通常只是按照简单的先后顺序排布,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这对课程的横向和纵向结合都是非常不利的,难以体现横向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纵向课程间的承前启后,课程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以简单的考核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并不能达到各门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二、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举措
(一)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要回归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高职艺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在生态教育视域下,教师应该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兴趣度,让学生在艺术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设定更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拓展与整合也要做到尽量丰富,设计符合高职艺术基础教育的各种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点到面让学生领悟到日常艺术基础教育的优势,同时教师要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每一节课做出细致的点评。比如在对某一知识点教学时,在实现教师主讲之后,教师要就学生所学的内容询问,并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再过渡到对知识点的扩展,最后到有所创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环节设计及艺术思想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渐进式过程,紧紧围绕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展开教学。针对建筑学院的学生,培育方式要和其他院校学生不同,打造艺术教育建筑领域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学使命感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并通过生态教学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创作的精神,使艺术创作成为他们的人生精神支柱,乃至人生信仰,而不是让我们僵化的教育折断他们理想的翅膀。
(二)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要落实到行动
1.教学策略的创新
在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改革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淘汰那些与当前生态教育理念下艺术基础教学专业理论不符合的观点,打造一个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接着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周期的培育和学习方式的训练,建立一个有机生态共享的教学体系,实现育人体系的全面转变。目前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主要是以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为起点,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对艺术基础课程进行梳理,并根据教学实情统一设置艺术基础平台课程,制订出符合不同艺术基础水平层次的教学大纲,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生态教育视域下,艺术与建筑学院以多元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掀起一场课程研讨沙龙,建立一个“跨专业”“多维通道”的艺术授课体系,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生态学教育模式下,高职艺术基础课专业教师重新构建教学流程,分段教学,根据艺术的共性规律,实行第一课程群的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应该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
2.教学观念的改变
生态学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倾心学习、潜心学习,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通过阶段性教学,以多合一考核对学生进行考查,最终达到各门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配合教师的教育方法,融入生态的创新的艺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模式中,强化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从大一开始就着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系统规定的课题中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自身艺术素养的培育。艺术创造始于思想。进入大二,艺术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项目案例中逐步引入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在项目案例中学习专业基本技能和艺术共性基本规律,注重艺术审美与专业技能以及创意产品一体化教学,在实施实践环节直接引导学生对接文创产品创意制作,实施跨专业、跨学科渗透性综合能力引导和培养。三年级主要是实践类课程,实现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的梳理整合
目前高职艺术教育将艺术课模块化并不是改变艺术基础课的授课内容,而是从艺术门类的角度去整合内容,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按学段来分配内容,一个模块可以包含多个单元,多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综合起来形成整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模块教学目標基本上就是一个艺术门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一个艺术门类。一个模块包含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设计更多的学习梯度和互动实践环节,让学生更透彻、更深入地理解此类艺术,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艺术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在每个模块深入的实践体验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己的艺术专业知识。教育永远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课程组在专家教授带领下,多次对课程内容展开研讨并开展教授示范课程,形成最新课程PPT范本。示范课程重新梳理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单元,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海量信息对学生进行概念和思维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对艺术重新定位,也让教师重新定位和挖掘课程。
(三)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进展及成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取决于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目前,这种生态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学院所有艺术基础课程采用小组PPT汇报或答辩等形式进行多元考核,逐步学会运用专业术语阐述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展示自己。2019年1月,艺术专业基础课的学生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展示出来,是教学中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也是课程特色考核的手段之一,这种模式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除此之外,2018级学生现正在积极探索以项目工作室形式融合课堂教学,实施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的有效对接,实现课程对接真实项目与创意虚拟项目一体化,有效促进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项目中转化。此外,基础课程组已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实现阶段化教学、连续化研究,形成艺术基础课程教学效应,争取对全校有辐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和谐、协同发展的生态教育建设中。
三、生态教育视域下高职艺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艺术基础课程改革是我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是课程特色考核的手段之一,是重构教学流程,创新分段式、模块化教学阶段性教学成果展示。在基础课程改革后,教师还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广泛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唤起学生朴素的艺术审美,培养他们在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审美趣味,并因此形成一个全新的审美观念。对艺术教育的通感性和同理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完整的感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生态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它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唤醒过程,让学生逐步适应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不断激烈的现代社会,并且强化学生的调适能力。而艺术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是一种与人的身心联系都很密切的学问,能够让人在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加强把生活的“物质化”转向“艺术化”的过程,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对我们有非凡的意义。
总之,经过艺术学习和熏陶的人会比其他人具有更高的感受力和体验力,这有助于他们在漫漫人生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体悟人生的乐趣,这是艺术学习的真正目的,也是艺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在生态教育视域下,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在艺术基础课堂上的实践与体验、拓展与创造等诸多环节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增强学生不断学习艺术知识的能力,最终以卓越的艺术记忆、高超的艺术素养面对高职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并为以后的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晶晶.新时代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019(16).
[2]卞觀宇.生态文明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1).
[3]欧阳琦.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9(2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