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程中微课的教学实践

2020-03-24汪小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初中数学微课

汪小莲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微课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提供了机会.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微课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还能够转化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消化.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展开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创新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微课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微课具备的独特优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成效.下面笔者以微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使用为切入点,阐述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微课概念简述

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创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微课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践应用的阶段.微课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是教学内容微小精湛,落实到教学实踐中是指教师在课程正式实施之前,登录网络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资料,并选取其中具有教学价值的元素,制作成小视频在课堂中播放,更加全面地讲解数学概念、知识难点、考点等,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微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将视频时长控制在5—8分钟,视频内容需要涵盖课程素材、数学习题、教学测试等.微课转化传统知识传授的课堂为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转换了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为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呆板、与同学和教师缺少沟通的问题,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效率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限制,丰富学生的认知

相关研究理论表明,人是通过直观表象来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这种认知方式与生俱来且伴随人的一生.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干预,会加快学生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化速度,帮助学生形成客观认知事物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数学概念和知识点都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会阻碍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形成.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在数学课程中开展微课教学活动,可有效突破教学的局限性,将数学概念和定义这种抽象性和理论性的内容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方式呈现,实现知识的交互式传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帮助下进行深入思考,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二)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受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还不能建立完全开放的环境,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实施微课教学,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但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找学习资料,还可利用网络智能实现人机互动,完成对学习内容的交流和思考.例如,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育类网站中查找相关教学课件,并进行观看,记录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上与教师一同讨论和解决,深化学生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加强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需摒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主动了解学生能力发展现状和认知情况,在课堂中加强对微课技术的实践应用,增强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生产加工零件的过程,并通过对零部件定格、旋转、反转等操作,直观地展示不同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呈现的形状.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三视图”概念和定义的理解,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凸显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三、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一)初中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笔者总结出初中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如下:

1.视频内容短小精致原则.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也不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微课内容应分为独立的小模块,并保持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促进学生连续的学习.

2.学生主体原则.课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体验效果是检验教学的主要标准,初中教学提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要利用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主观性和自主性的培育.因此,微课教学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活动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现状,并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为主要目标,完成对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

3.实用性原则.微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二)初中数学微课的设计流程

数学教学是一项整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的动态活动,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将这些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以获得最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微课的设计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教学设计更是教学的保障.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构建了下面的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流程:(1)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分析,选取适合制作成微课的知识点;(2)设计微课的教案或微视频的内容,在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对视频的剪辑和制作;(3)上传微视频到线上学习平台,在课程实践中完成对微视频的应用,并在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教学评价,以更好地调整微视频的侧重点,完成对微视频内容的优化和完善.

四、初中数学课程中微课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课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

数学学习作为一项多元素参与的思维转化活动,各阶段的学习效果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成效.对于现阶段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且效果不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在预习环节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接触陌生知识时会产生无法理解的状况.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技术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为学生课堂中的高效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在了解学习重点的情况下,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数学概念、定义、解题思路的理解和应用.以学习“轴对称”知识为例,为锻炼初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前查找资料,并制作成可供学生预习参考的视频资料,更加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回顾生活中遇到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组织学生借助微视频来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对称性,如故宫的布局等,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可降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和散漫性,教师不但可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指导和帮助,还可在线上平台中对学生的预习进程和情况进行监督,总结和整理学生遇到的预习难点,以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课中实践阶段,优化课堂认知的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情境教学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依照考试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感官的冲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发挥教学情境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利用制图软件将投影与视图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处理,然后制作成集合多种元素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在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微课来理解投影面、中心投影、视图等概念,并理清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索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请观察平行投影的图片,阐述图片的特征.”在学生回答“图中的太阳光是平行的”之后,教师就可对投影的概念做出简单的概述.在教师讲解和微课的帮助下,学生能很快进入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更加全面的理解,并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方式,进而实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切实提升.

(三)课后复习阶段,讲解习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习题作为巩固学习成果、检验学生课上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在教学中,由于课上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更多时间放到讲解题目上,造成部分学生对重点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不够透彻,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重点习题讲解制作成微课,

可展开深入研究,

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提供参考,利于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对于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的问题,教师就可将解题的过程记录在微课中,并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进行问题的解答.部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教师还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为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拓展性习题,检验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学生能逐渐了解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实现解题效率和准确率的提升.

结 语

初中教师应加强对微课技术的实践应用,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目标制作内容丰富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以增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创新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实现教育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程玉娟.基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实验微课模式建构的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02):71,83.

[2]張长景. 互联网+微课教学:让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地生根[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3]朱文泰.“互联网+”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48-49.

[4]刘鹏鹏.充分运用微课进行初中数学教材的有效拓展[J].亚太教育,2019(10):103.

[5]胡美玲.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才智,2019(27):51.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初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