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少数民族高职学生SCL-90测评分析

2020-03-24张翠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6期
关键词:壮族彝族藏族

张翠微

[摘           要]  为了解西南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对云南省某高职学校725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藏族、哈尼族、壮族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的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彝族学生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4个少数民族学生得分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得分比较,女生在总分和所有因子分上得分和男生相比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

[关    键   词]  SCL-90;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96-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1]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已被纳入健康体系,成为现代健康评价的重要维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心理健康逐渐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测评也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围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展开。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针对高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研究较少。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和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是否有差异,几个民族之间的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对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采取特殊的心理辅助方式吗?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西南地区某高职学校随机抽取一批高职学生。根据人数占比选取4个人数较多的民族,包括藏族、哈尼族、彝族、壮族4个民族的学生共725名,对他们进行SCL-90测评,旨在了解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殊性,为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抽取西南地区某高职学校在读一年级学生725人,获得有效问卷725份。其中,女生498人,男生227人;藏族105人,哈尼族113人,彝族381人,壮族126人。年龄为17~20岁。

(二)方法

采用网络测验形式进行集体施测。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藏、哈、彝、壮族高职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由表1可知,藏族、哈尼族、壮族学生除躯体化、焦虑和恐怖3个因子和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外,其余6个因子分都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彝族学生除了焦虑因子分和大学生常模无差异,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

(二)藏、哈、彝、壮族高职学生SCL-90得分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藏族、哈尼族、彝族、壮族高职学生在总分和总均分上差异不显著。彝族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得分上和藏族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得分高于藏族学生。在偏执因子上,藏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壮族学生。在恐怖因子上,彝族和壮族学生得分差异显著。4个民族在其他因子上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三)藏、哈、彝、壮族高职男女生的比较

对少数民族男女生SCL-90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躯体化(t=-4.15,P<0.001)、强迫(t=-5.81,P<0.001)、人际关系敏感(t=-5.68,P<0.001)、抑郁(t=-5.69,P<0.001)、焦虑(t=-6.40,P<0.001)、敌对(t=-2.88,P<0.001)、恐怖(t=-9.51,P<0.001)、偏执(t=-3.66,P<0.001)、精神病性(t=-4.97,P<0.001)9个因子以及总均分(t=-5.92,P<0.001)上,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得分(P<0.001)。

三、讨论

1.将4个少数民族学生SCL-90得分和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发现藏族、哈尼族、壮族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彝族学生焦虑不显著,恐怖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其他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研究结果与谢春艳(2004)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但与罗鸣春、黄希庭等(2010)的研究基本一致[3]。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藏、哈、彝、壮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大学生高,但个别因子分和全国大学生持平,彝族学生的恐怖体验比全国大学生更强烈。得到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有:研究群体的差异性,本研究针对的研究群体是少数民族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成熟度较大学生可能较低,但受挫能力也可能更强,也就是说,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外界压力,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水平。这可能还与少数民族的人格特点有关系。邵二辉(2011)从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人格形成历史等方面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发现西南少数民族成人普遍表现出乐观、开朗、热情、随和的人格特点。[4]人格特点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这个研究结果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进一步对4个少数民族学生得分进行比较研究,发现4个民族得分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上彝族得分显著高于藏族;偏执因子藏族得分高于壮族且差异显著;恐怖因子彝族得分显著高于壮族;其他因子上各民族间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在总体上,民族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明显,但在个别因子上,彝族、藏族得分要较其他民族高,这可能和生源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系,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以往研究也证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更差。[5]这告诉我们,在进行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存背景,结合环境因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方案。

3.对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学生SCL-90得分进行比较,女生在总分和所有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4个少数民族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差。这和张静等(2006)[6]、胡发稳等(2006)[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和男女性人格特质倾向性有关,女性更富幻想,更容易受到自身想法的影响,虽然有倾向和平、顺从等特点,但是胆子更小,更谨小慎微,女子气质更明显,这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受生活事件困扰。这提示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适当增加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度,制订贴合女性特点的心理辅导策略。

参考文献:

[1]石林.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谢春艳.民族地区大学生SCL-90评定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3):98-101.

[3]罗鸣春,黄希庭,严进洪,等.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元分析[J].心理科学,2010,33(4):779-784.

[4]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张永雷,刘瑶,董湘玉,等.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5-256.

[6]張静,何瑞玲,王凤琴,等.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9):677-679.

[7]胡发稳,李丽菊,李锐,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1-263.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壮族彝族藏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Cat’s book》
《演变》《藏族少女》
壮族迎客歌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