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让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护航
2020-03-24王晓辉
王晓辉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近年来,中、高考政策对学生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阅读速度更快、阅读面更广。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终身发展还是应试需要考虑,阅读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因家庭重视不够、引导工作不到位及学生阅读意识淡薄等,导致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家校合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以期提供借鉴。
一、注重发挥家校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经常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推送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文章,提高家长们的思想认知水平,使家长们能跟上学校、老师的教育理念,进而配合学校開展的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其次,要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家长可利用睡前的亲子时光,给孩子读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读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形成最初的阅读意识。如果家中是老人帮忙带孩子,也可以用“电子故事书”等替代;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交流书籍内容。以书籍为桥梁,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让亲情成为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助力器”。再次,要运用好群体的力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阅读不再只是一个人孤单单的行为。老师可以利用“读书打卡”群,将“个人行为”变成“群体行为”。在群里,老师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以竞赛形式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这样,个人的阅读将直接与小组荣誉挂钩,学生的能动性自然会更好。
二、注重发挥兴趣的引领作用
首先,可以给孩子们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在课外阅读课上,学生可以阅读任何感兴趣的有益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投入其中,就会被书籍的内容所吸引并有所收获,慢慢地会将对某一方面知识的兴趣转化到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究中来。在这一方面,语文老师不要担心学生因多了一节阅读课,导致相应的语文教材学习时间减少而影响学习成绩。相反,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在不断地复习字词、成语、积累好词好句。另外,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词语的应用、情感的把握等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并使之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惊喜地回馈给语文学习。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开一场“讲故事”比赛,将自己读到的故事流畅地表达出来;高年级学生可以以“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而且可以架设一座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将自己的感悟与同伴分享。同时,可以通过“优秀读书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多样的阅读评比活动,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奖励,让学生品尝读书的喜悦。再次,要选好读物激发兴趣。习惯要养成,兴趣是关键。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中年级学生慢慢具有了创造性和独立性意识,高年级学生则好奇心开始增强,学习兴趣更加广泛。可见,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激发阅读的 “内驱力”,才会将 “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三、注重发挥习惯的引领作用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易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合力营造读书氛围。在家里,家长要给孩子设置一个可以学习、阅读的环境,要有专门的书架来分类摆放孩子的书,方便取阅。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可在除图书馆以外的地方,多设置一些读书场地,如 “教室读书角”“读书吧台”“读书长廊”等,并在这些读书场所营造一种书香氛围。其次,要利用好零碎时间阅读。阅读不是一项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一种随性的享受,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方式。平时,要养成随身带一本好书的习惯,在无事可做时,在等待用餐时,在车站候车时都可以随时阅读。一分钟虽然听起来很短,但如果用于阅读大约能阅读500字左右。一天下来,有多少个一分钟可以用来阅读啊!久而久之,这样的阅读将成为孩子们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通过家校合力,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真正让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护航!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