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移情训练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作用

2020-03-23侯薇

卷宗 2020年1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移情儿童

摘 要:攻击性行为被视为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中的一种不良行为。近年来中外研究者发现,移情作为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抑制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中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探究适宜的移情训练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学习理解和关心他人,从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这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为亲子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心理学教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移情

1 移情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为有效评估移情在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先了解移情的定义。移情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认知性的,指对他人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绪性的,指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中认知能力和情绪反应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只有认知他人的观点,才能产生替代性情绪体验。

提到移情,诸多中外研究着重于它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认为它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因。但也有研究者开始探究移情与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提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通常在理解他人立场、关注他人需要、意识不良后果等方面表现出困难和缺乏动力;移情和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呈负相关关系。

2 移情训练

在实验中发现,儿童的移情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得以提高。心理学家Feshbach以他的移情三成份模型为基础开展移情训练,发现儿童的情绪情感确认能力、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反应能力均有提高,最终实现了提高其移情水平的目标。杜红梅在她的研究中筛选出33名儿童,分为实验班18人,对照班15人。实验班通过团体和个人的移情训练后,与对照班进行移情量表得分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喜、怒、惧三种情感上移情水平出现显著的差异。以上这些实验均表明,儿童的移情水平能够通过专项训练得到提高,这为意图通过移情训练,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移情训练方法

3.1 移情反应训练

儿童如果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懂得积极回应他人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就能更加有效地采择他人的观点,采取适宜的回应方式,避免冲突。这种移情反应训练不仅局限于让儿童理解与他人的对话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交流者的情感感受。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移情反应训练,可以提升他们的移情水平。

3.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训练需要儿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并且表演出这个人的情感和行为。例如,设置某种攻击性的情境,让攻击者和被攻击者角色互换,身临其境地体会被攻击时的痛苦、恐惧、愤怒、无助等心理体验。再对换角色时,攻击者会潜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Chalmers和Townsend让16名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体会正确的行为并予以强化,最后讨论自己的感受。结果显示,对比于采用体育锻炼来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参照组,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实验组更有效地减少了攻击性行为,提高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3.3 树立榜样

当老师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例如帮助、分享、合作时,儿童更倾向于表现出同样的行为。相比“说教式”的引导,教师的亲身示范更能帮助儿童提高移情水平,有助于儿童学习正确的言行,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另外,榜样的力量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中老师为儿童树立榜样,还必须扩展到家庭中。只有学校与家庭双方相互配合,双向互动,才能矫正儿童的不良行為,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4 建立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

为了探究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是否与移情的发展存在关联,Daly和Morton在155名小学生中展开调查,结果发现长期与宠物保持亲密关系的儿童相比于其他儿童显示出更加突出的移情能力。这说明引导儿童与动物建立友爱的互动关系能有效促进儿童的移情能力。美国动物基金会(DDAF)的研究表示,儿童虐待动物往往是一个警告信号,表明他们正在形成攻击性行为倾向。因此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和治疗可以考虑建立他们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帮助儿童发展移情能力。

4 结语

移情和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在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和抑制其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移情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探究较少,更多集中在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上,针对移情训练与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探究更几乎是空白。因此,有关儿童移情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和扩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Chalmers, J. B., & Townsend, M. A. R. (1990).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in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on socially maladjusted girls. Child Development, 61, 178-190.

[2]Daly, B., & Morton, L. L. (2006). An investigation of human-animal interactions and empathy as related to pet preference, ownership, attachment, and attitudes in children. Anthrozoos, 19, 113-127.

[3]杜红梅,冯维.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81-86.

作者简介

侯薇(1988-),女,回族,湖北宜昌,硕士,讲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移情儿童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