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案例在小学语文写景类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3-23叶燕玲
叶燕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景是常见的作文主题。如何让景物在孩子们的笔下“生”机勃发、栩栩如“生”,展现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眷念之情,需要教师深耕细作,为孩子们童心的放飞寻找到源头“活”水。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开发生活案例能在写景作文和生活间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孩子们提供源头活水。
我们生活的世界遍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奇妙景致,写景,就是以文字为工具,将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景物的美妙与神奇。写景类作文是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体裁之一,如何教好写景作文,让景物在学生笔下熠熠生辉,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攻克的课题。以生活案例为切入点,为小学生的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也许能够打开通往优秀写景作文的窗口。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案例的意识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写作教学指导。很多学生在写景时,下笔滞涩,言之无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写作思维的滯后和写作素材的缺乏。引进生活案例,既是为了给学生挖掘写景素材创造条件,也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用生活化的思维感受身边所见所闻的一切,真正学会“写生”。所谓生活化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审视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去发现原本在他们眼中平淡无奇的事物以及景物的奇妙之处,牢固树立写景就是“写生”的意识和理念,引导孩子们从大处着眼,细致观察。
比如,在教学《桥》这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去观察形形色色的桥梁,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提前搜集好的桥的图片或者视频,将生活化理念导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明白只要敢于观察、发现和思考,就有机会将生活所见搬到作文本上,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自主地去生活中寻找写景素材。
2.夯实学生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
生活是写景作文的源头活水,也是小学生童心的最佳去处,善于观察生活,为写景作文提供了最佳立足点,只有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才能写好写景作文。因此,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才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
首先,充分开发学生的“五感”,即视、听、嗅、味、触,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观察景物、刻画景物。比如《草原》中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作者刻画的就是自己看到的情景;“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作者描绘的就是自己听到的声音。
其次,充分拓宽学生的视角,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抓住景物的特征,包括大小、声音、气味、颜色、形态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最后,教会学生有顺序观察的方法。通常而言,对生活中景物的观察应该遵循一定顺序。一是空间顺序,如《题西林壁》前两句就是以空间顺序刻画庐山的壮观雄伟;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的成长,可以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刻画它在各个季节的特点,把握住生活中各类景物的描写顺序,写出的景才能清晰自然,细致入微。
3.提高学生加工生活资源的能力
除了善于观察外,还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写景素材进行艺术化加工,运用合适的修辞对景物的声音、气味、颜色、形态等进行修饰,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适当想象。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明确写道:“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读完《丁香结》,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各类花朵,如栀子花、桃花、樱花等,活跃思维,点燃创造力。
第二,善用修辞,修辞是写作的润滑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往往能够让“平淡无奇”的景物更形象生动,也是学生需要学会的对生活素材的修饰方法。如课文《桂林山水》,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想象和修辞刻画桂林山水的“奇”,这才有了骆驼、巨象、老人等姿态万千的山水奇景。
第三,添油加醋,巧妙用词。对生活中事物的刻画,有时需要传神的形容词和动词画龙点睛,使文字表现力提升一个层次。如刻画山洪暴发后给村庄带来的巨大风险,课文《桥》中运用了“死亡的洪水在狞笑声中逼近”。“狞笑”生动地体现了山洪暴发时无法阻挡的气势,这就是添油加醋的效果!
结语:小学写景作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以生活案例为切入点,能够为学生的“脑海”输送源头活水。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更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学会加工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案例在写景作文中实现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