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2020-03-23倪萍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大学英语新媒体

倪萍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面临问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现象及成因,为了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英语    生态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BYOD)时代的来临,中国已经进入触屏时代,在智能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热衷和擅长网络交流,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當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是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常态。

然而,正如英文中所说的“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干扰不容忽视。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伴随着新媒体设备的普及,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出现失衡现象。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现象

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1]。教育生态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师生和谐共生,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协调运动,进而营造互相激发、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实现生态课堂的平衡,最终实现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学生、内外环境等生态因子借助课本、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等各种生态资源,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实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传递。具体地说:教师借助生态教学资源传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内化和再加工,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种改变会反作用于教师,促使教师对生态教学资源进行修正,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学生、生态教学资源之间双向的、动态的运动,体现了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动态平衡性、互利共生性、开放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和谐的生态课堂有助于各生态因子共同进步,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载体逐渐由纸质媒介转移到数字化的电子媒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场域。在依托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中,新媒体设备(BYOD)强势介入,导致生态课堂中很重要的两个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出现生态主体之间的失衡现象。大量新媒体设备被引入生态课堂,减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设备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语言知识点、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和文化内涵,一些学生却埋头玩手机,根本不听课,也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新媒体设备干扰了课堂生态的平衡,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削弱了授课教师的热情和班级的学习热情。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失衡的成因

2.1生态位因素

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因子都占据各自的生态位,当多个生态因子共同分享一定的生态位空间时,就会表现出生态位重叠,由此造成竞争,进而产生生态失衡(ecological imbalance)现象。

在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中,新媒体设备的入侵占据了其他生态因子的生态位,引发了课堂生态因子的竞争,造成了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失衡。一方面,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快捷的信息通道,新媒体在信息传输和信息承载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纸质课本,必然会受到学生的追崇,传统纸质课本的生态位被占据。另一方面,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发挥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功能,新媒体设备作为强大的信息载体,和教师的生态位重叠,课堂听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冲击,教师的生态位被新媒体设备占据,教师的主导地位面临改变。诸多生态位的重叠引发课堂生态因子的功能变化,最终导致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

2.2生态主体因素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高考的压力,求知欲骤减,甚至对英语学习感到倦怠,学习上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和新媒体等电子设备,忽视课堂学习,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生态功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引发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

一些英语教师秉承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较少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地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教师知识的有限性和教学课件的局限性必然会面临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实时性带来的挑战,最终导致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

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课堂生态环境是指:物理、社会、价值等复合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是指:教师、学生。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生态平衡的理论,在课堂生态环境中,两个同等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维系课堂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一旦各生态因子失衡,必然引发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重新构建。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

教育生态学认为:在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中,每个生态因子都有相应的生态位,教师和学生是最具有活力的两个生态因子。生态课堂的各生态因子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影响的,共同构成教育生态链。面对新媒体设备的挑战,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生态位,从课堂话语权的拥有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不仅传递知识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当,可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客观地、辩证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监督和主导的作用,既要引导学生避免过于依赖新媒体设备,又要引导学生借助新媒体设备,在信息海洋中筛选且获取有益的信息。教师在优化自身生态位的同时,重新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

3.2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生态学强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营造和谐、关爱、求知的课堂氛围,通过高效的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探究的好奇、求知的欲望,提高在不同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增强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3]。个体的和谐发展是全体学生发展的前提,而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永恒主题。

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环境出现失衡现象,为了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良性循环,为了给学生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采纳适当的教学策略,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输出。例如:在一篇听力材料中涉及印度的“万灯节”(Diwali),学生比较熟悉的是英语国家的感恩节、圣诞节之类的传统节日,从未耳闻“万灯节”。作者建议学生用新媒体设备查阅“万灯节”,并且请一位同学解释这个节日。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需求,既要培养基础一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提升的空间。通过生态化课堂的互动教学,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关系,使学生在自我整合与建构过程中学习知识,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平衡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有助于教学生态的各个因子最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3.3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

为了消除新媒体设备对课堂教学的干扰,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借助新媒体设备对教育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技术,使教育者和学习者互生共赢,优化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新媒体设备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手指点一点,便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较之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突破了纸质课本知识含量的有限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新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

学习英语是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后自主学习至关重要。互联网丰富了大學英语教学资源,新媒体设备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各类英语门户网站和在线学习网站的相关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把线上和线下资源归类整合,为个性化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方便[4]。凭借网络途径,新媒体设备、教师、学生、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可以融合一体。例如: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新媒体设备可以随时下载学习和分享。教师通过互联网通信软件可以和学生实时互动交流,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师生成为共同学习的探索者,从而维护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需要转变思维,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开放式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营造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4.结语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既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一方面,由于新媒体设备,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学者形象地称之为“隐性逃课”。另一方面,新媒体设备拓宽获得教育资源的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构建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体现生态气质的课堂[5],实现教育价值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桂琴,翟秀玲.课堂生态视角下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刍论[J].教学与管理,2014(4):109-111.

[4]陈坚林,王静.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常态变化与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视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68):3-9.

[5]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2014(8):99-106.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新媒体(BYOD)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模式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WB-29)。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大学英语新媒体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