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普通话声调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23邓敏
邓敏
摘 要: 本文对造成壮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除了本身壮语的声调系统影响以外,还受到壮族人居住的方言区方言声调的影响,提出纠正及训练普通话声调的方法,以提高壮族人说普通话的水平。
关键词: 壮族人 普通话声调 广西贵港市辖区壮族
广西贵港市地处桂东南,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民族成分比较多的城市。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可知,全市总人口为503.31万人,贵港市辖区主要指的是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面积3533平方公里,总人口177.32万人,壮族人口约50万,壮族比重约28.5%。贵港市辖区壮族人大概分布在港北区的奇石、中里、大圩、港城、根竹;覃塘区的东龙、古樟、蒙公、山北、三里等乡镇。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给壮语划分了分支,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南北部方言之间有明显不同,其中有没有ph、th、kh等送气塞音声母就成了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区分标准,北部方言缺少送气塞音声母,南部方言具有送气塞音声母。根据地域和方言特征,贵港市辖区的壮语属于紅水河土语区的北壮①。贵港市辖区通行客家话、土白话和粤语,由于长期受汉族方言的影响,因此,在语音、语调上与桂南、桂西、桂北一带受西南官话影响深的壮话差别较大,与周边地区有粤语方言的桂平等地的壮话差别较小。
根据多年普通话教学经验所知,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学习方法。对于壮族人学习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和对策,专家们进行过专门的分析、论证和实践,对壮族人提高普通话水平帮助很大,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广西,壮族人说普通话,别人一听就能知道这个是壮族人,除了有些声韵母的问题突出以外,更顽固的是壮族人说普通话时的声调问题。相对声调而言,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由于数量多,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清晰明显,因此专家们对声母、韵母的教学研究比较全面。声调相对数量比较少,只有4个声调,加上声调受发音器官及声音传播等生理和物理性的影响,对声调的研究比较难以进行。目前关于壮族人普通话声调的学习,如杨瑞鲲的硕士学位论文《壮族汉语普通话与壮族汉语中介语声调的比较研究》对音高在壮族汉语中介语和壮族汉语普通话之间的体现进行对比研究;吕嵩崧《略论德靖土语——普通话中介语》对壮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造成壮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偏误的原因,指出除了本身壮语的声调系统影响以外,还受到壮族人居住的方言区方言声调的影响,提出纠正及训练普通话声调的方法,以提高壮族人说普通话的水平。
一、贵港辖区壮族人说普通话声调偏误问题
失误和偏误是英国语言学家科德对学习者所犯错误分类。口误或者笔误是失误,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对目的语掌握不到位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就是偏误。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阴平调值55,阳平调值35,上声调值214,去声调值51。我们抽取贵港市辖区10份壮族人的普通话测试录音展开分析,这10人中,其中5人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5岁—18岁,全是女性;其中有3人是社会人员,成年,男性2人,女性1人;另有2人是在职教师,成人。在这10个人,普通话测试成绩只有3人是二级乙等,其余都是三级甲等。我们主要针对字词与普通话声调进行比对,辖区壮族人说普通话时声调存在以下偏误:
(一)阴平。
从样本可见,10个应试者普通话声调调型都能发平调,但是实际高度没有办法达到普通话的高度。比如55只能到44或者33。其中,女性的音高比男性高,年轻人音高比年长者要高。
(二)阳平。
贵港市壮族人说普通话时阳平调有上升趋势,但是起点低,上扬的幅度没有那么大,35成了23或者24,其中男性比较突出。
(三)上声。
普通话上声对于壮族人来说是最难的。通常他们是只上升,而且上升的调值也不同,2114,读成了32,或者是有人通过学习,知道调型是降升调,故意拖尾,造成上声调尾音下降变成2142。
(四)去声。
问题主要是起点偏低,但是下降终点又不够低,51读成42或者43。
另外,在抽样的样本中,三级甲等的壮族人在说普通话时,音高、音长都有不足,显得比较短促,声音高低的幅度明显比普通话窄。笔者认为,声调不规范、不到位是壮族人说普通话整体语感稍差的重要原因。
二、贵港辖区壮族人说普通话声调出现偏误的原因分析
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从壮族人学习普通话看,声调偏误的产生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中介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等。贵港市辖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在长期生活中,壮汉在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相互融入,人们的语言有壮话、土话(俗称贵县话)、白话(近似广州话)、客家话(俗称木介)、普通话五种,壮族人和汉族人交流主要通过土话和白话进行,因此他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土话或者白话的影响,说普通话过程中产生的声调偏误就与此有关。
(一)母语负迁移。
贵港市辖区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划分壮话方言区,一是北部的奇石、中里、大圩、港城;二是西北部的东龙、古樟;三是西部的三里、覃塘;各方言的语法系统基本相同,但是语音、语调稍有差异。下表是壮话标准音与贵港市壮话的声调调值的比较②:
贵港市辖区的壮族人因为历史原因,一直生活在偏远山区或者库区,与外界接触多采用通行的土话或者白话,所以他们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己习得普通话的。由于不懂得普通话语音规则,只能依赖母语发音经验,因此自然而然壮语声调的调值就代替了普通话的声调调值。比如去声,他们的调值就是53而非51。母语负迁移在壮族人学普通话声调中最明显的是上声,因为在壮语声调中没有曲折的调子,因此,他们找不到先降后升的感觉,尽管有了曲折感,但是调值不够,或者由降到升的中间拖拉太长,214变成2115。
从上表可知,壮语有6个调值,却有8個调类。其中舒声调6个,塞声调2个。壮语音节中,舒声调是以舒声韵母组成音节的声调;塞声调是以塞声韵母组成音节的声调。塞声调有两类,一是以p、t、k、收声的高音组,二是以b、d、g收声的低音组,例如:
高音组(第七调)
中平(33) dap(塔) bat(盆) bak(嘴)
高平(55) daep(肝) baet(扫) baek(插)
低音组(第八调)
中降(33) hab(盒) mad(袜) bag(劈)
中降(33) haeb(咬) maed(密) baeg(累)
从抽样的录音可见,他们在朗读这些词语时,表现为声调的音高幅度比较窄,其中塞声调影响比较大。
(二)中介语的负迁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了中介语这个概念,它是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表现在壮族人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说出来既不是普通话又不是壮语的一些语言特征,并且随着学习的进展向标准普通话逐渐过渡。贵港市辖区壮族人在与汉族交往的过程中习得了土话、白话或者客家话,这些本地话成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中介语,所以,在声调学习中,或多或少带上了汉语方言声调的特点。我们首先了解本地的各种汉族方言声调系统:
1.土话,也称贵县话(贵港市旧称贵县),以棉新街一带老街的土话为代表。贵县话属粤语音系,但吐字发音与粤语又有很大的差别。它的声调有8个③:
2.白话,贵港市辖区讲白话的主要聚集在黄练、古樟、木梓三个圩镇。我们以古樟圩上的白话为代表,发音近似广州话。它的声调有9个:
3.客家话,俗称“木介”。讲客家话的分布于桥圩、木格、湛江、东津、瓦塘等地。以桥圩客家话作为代表,它的声调有6个:
在汉语方言的声调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三种方言都有入声。客家话和粤语的入声是后面带塞音韵尾,读音短促,不能延长。壮族人熟练运用客家话或粤语,加上前面谈到壮语本身系统中的塞声调,因此,影响他们说普通话时声调调值的到位及调域的长短。
(三)目的语的负迁移。
壮族人说普通话还有一个偏误就是把他习得的有限的、不充分的普通话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比如学习普通话上声,先降后升是一大难点,而在实际表达中,单发及在词末或者句末时才发完整的降升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声是要变调的,这时他们又念完整的降升调。
三、 壮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调值偏误和调型偏误,在学习普通话声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调型的升降曲直,发准调值的高低起点和终点。
比如阴平,避免用33或者45来代替55,训练时确定一个音高的点,从高往低练习,然后从低往高反复;阳平要注意从3到5的提升,而不是母语或者中介语的2到3的提升;上声,除了调型曲折以外,还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音高最高,一是音长最长。所以必须把握先降后升的状态;去声由5往1降得干脆利落,音长比较短,解决降得不够低、不够快的问题。
进行声调练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先练习基本调形,分辨平调、升调、降升调、降调。以a为例。
a平——a升 a平——a降 a升——a降
a升——a平 a平——a升——a降升
2.音节与音节声调的对比练习。以双音节词语为例。
(1) 阳平—阴平:联欢 霞光
(2) 去声—阳平:菜园 上学
(3) 去声—上声:跳舞 探险
(4) 阴平—去声:观众 鲜艳
(二) 入声字的反复练习。
1.找出常用的入声字
常用的入声字大约400个,我们把它们列成字表,方便学习者记忆。详见宋欣桥编写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第244页。
2.了解入声字归入普通话声调的规律
在400左右个入声字中,其中归入去声的最多,大概200个左右,归入阳平100个左右,剩下的100多个字分别归入阴平和上声,其中归入上声的字数很少。我们可先记住上声字,再记住归入阳平的字,其余入声字都读成去声,就可以掌握入声字普通话的读音了。声母m、n、l和零声母入声字绝大部分在普通话中读去声。例如:
m声母字:寞墨漠没;蜜密秘;牧木目幕睦,麦脉,灭蔑。
n声母字:聂镊涅孽啮;虐疟谑;
l声母字:略掠;劣列烈裂冽猎;乐肋勒
零声母字:月玥悦阅乐;药耀;跃钥粤岳。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②③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1134-1135.
参考文献:
[1]卞成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2]刘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白云.方言区人普通话声调的学习[J].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2008(3):13-25.
[6]呂嵩崧.略论德靖土语——普通话中介语[J].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2008(3):1-12.
[7]梁忠东.贵港桥圩客家话的语音特点[A].广西客家方言研究论文集[C].2011:141.
[8]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134-1135.
[9]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4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