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PBL教学应用

2020-03-23何琼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高校

何琼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PBL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本文分析PBL混合式教学的运用,在思政课教学设计、分组研究、展示结果、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始终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可解决当前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PBL    教学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于1969 年首次被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其后广泛而成熟地运用于国外的医学领域并推广到其他领域。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引进PBL教学。虽然起步晚,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以一线教师为主力的研究者开展大量教学实验研究,探索如何将PBL运用于我国教学实践,并验证PBL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

高校思政课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如下不尽如人意之处:第一,课堂教学资源缺乏。虽然已把多媒体投入教学,增加了视频、图片等内容,但就教学实践看,难以做到与网络异步学习的学习资源互补;第二,教师的“权威性”角色改变不大。教师为保证课程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在意识形态中的教育作用,一般以讲授为主,形式单一;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仍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受创,创新精神受到抑制,难以有效地锻炼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讲授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差异易造成学生认知困惑。在这个多元与包容的世界,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在有出入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难以有效沟通;第五,学生在课外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面临无关信息的干扰。为了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胆进行PBL教学应用研究有较大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应用的政策支持。

当前,高校思政课需要深化改革,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上课方式方法,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2004〕16号文)提出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同时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2017年3月教育部长陈宝生谈高校思政工作时指出,高校思政教育要为大学生成长助力、加油、“美容”,并提出四条具体的解决措施,其中第四条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即运用好网络阵地,运用好信息化手段,为大学生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同时结合各种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应用的教育学理念基础。

1.合作学习理念

合作学习的主要创始人美国的戴维·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David Johnson and Roger T. Johnson,以下简称约翰逊兄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任何年级和任何学科的基本的教学策略①。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②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与学习问题关联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做中学”教育理念

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的,认为“所有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提出问题、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整个“做”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3.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所有学生都自由发挥,促进学生认知自身价值,挖掘个人潜能。师生之间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感受不到负担,帮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学习。

在以上教学理念的支撑下,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课程要做什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并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得到解答。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PBL教学的实践应用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体运用PBL混合式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了解教材的主旨,所有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情境创设都需要围绕教材主旨进行。一般来说高校思政课堂PBL教学环节主要包括:(1)课前教学设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2)组建学习小组。(3)展示学习小组研究成果。(4)教师总结评价,学生互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一教学模式,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绪论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一)以问题为前提预设有弹性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以及时事的动态性,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有意识地设置困扰学生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想信念”部分,在讲解理想的概念和特征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吗?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立刻被点燃,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很多人读书的目的似乎确实如此,(2)现实总有存在的合理性,(3)這样的说法虽然不够高大上,但似乎激励了一部分人好好读书,(4)模糊认为这不应该是理想,但不是理想又是什么呢?教师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和提出新问题之后,展示网络资源库相关内容,深刻区分理想与欲望,至此学生的疑问解决了,同时又生成了对自己所树立理想的反思。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绪论部分为例,刚进入大学生活,新生对大学充满好奇和疑问,经过调查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我能否很快融进大学集体生活?大学到底学什么?过去的学习方法在大学还行得通吗?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肯定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准确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并清晰描述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围绕这些问题准备教学资料,并充实到网络资源学习库中,通过阅读大量学习资料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围绕问题进行详尽的教学设计,考虑学生差异而有侧重。

(二)组建学习小组,完成资料采集工作。

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并进行任务分解。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检索文件等形式,完成项目的资料采集工作,并进行分类整理、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环境条件、自然条件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绪论部分为例,可把学生分为7人一组,组长做统筹规划,分配角色。

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贯彻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需要明确。在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供方向,开放网络资源库,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处理,去除掉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与,在关键点上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需要保证讨论的主题不跑偏,讨论的话题有意义。通过这一环节,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展示学习小组研究成果。

成果交流是对学生获取的知识和结论是否科学的验证,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念生成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一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成员可以通过PPT展示本小组的准备过程、探索过程、探索结论、研究体会等。

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制作PPT,如何讲解,如何把握讲解重点,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做扎实。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指导,在学生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是观众,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并做好相应记录。

(四)教师总结评价,学生互评。

在这一环节中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教师需要对每一组进行细致的点评和评价,以调动下一次课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点评中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传播正能量。点评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对每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评价。

在对学生前期准备工作的评价考核中,主要看学生是否对PBL教学模式有明确清晰的了解、对教师提出或设计的问题是否有相关的预习了解及是否参与了相关的方案设计。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中,要看学生对问题是否有充分的思考、是否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是否有合理的设计和计划,主要评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的成果提交或汇报的评价中,要看学生研究成果的方案是否可行、成果陈述时思路是否清晰、口齿是否清楚、辅助工具是否适宜等。在对学生的扩展反思评价中,要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有无合作精神、学法可行与否、问题是否有合理的解决、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纳入评价范畴。

同时积极开展学生互评。通过小组互评增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以形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被评价者改进自身,获得发展。当然课堂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可以把学生互评投放到网络平台上,以增强评价的及时性。

三、高校思政课PBL教学应用的意义

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呈现了许多有益尝试,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感式教学等让课堂灵动了起来。师生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如学校文艺活动、专题讲座、各种竞赛等,教师走进了学生生活,进而走进学生的思想。教师的身份不自觉地从“教师型”向“导师型”转化,在这些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更能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更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同一个社会问题,基于不同视角人们会做出多种解释,在这个多元与包容的世界,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这些差异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能够自由表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和教材内容及教师讲解有一定的出入,学生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对现实困惑的解释力度较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不理想。在PBL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问题处理过程中,把对问题的分析与知识的建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具有异质性的信息海洋和社会现象中搜集信息、判断信息的可靠程度、加工整理信息,从而解决不良结构问题,进而形成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高校思政课PBL教学应用在改变传统教师与学生角色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案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因此,PBL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主动参与身边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PBL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做好这一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体现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内容的更新,做到网络学习资源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David. W. Johnson & Roger T. Johnson,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

[3]刘金新.PBL教学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J].安顺学院学报,2013(4).

[4]孟培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政课PBL混合式教学研究》(编号:14C3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