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社区内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及其意义*
2020-03-23万里晴严华茗邓俊彪
万里晴,严华茗,邓俊彪
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114
高危儿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长,尤其是二胎政策鼓励下,出现较多的高龄产妇。具体的是指婴儿出生前后由于各种疾病引起脑损伤,从而导致轻重不一的后遗症[1]。如脑瘫、智力低下、试听障碍、癫痫等。高危儿也指有先天性染色体异常、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以及后天环境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和行为问题的儿童[2]。同时严重影响了父母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严重的伤害[3]。高危儿身体、智力等的发育低于正常出生的孩子,病情比较严重的高危儿在同期或者未成年时就有可能因病失去生命[4]。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15%属于高危儿,高危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一,治疗过程比较复杂[5]。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及自我恢复能力下降,往往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6]。因此,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危儿的研究颇多,都意在提高高危儿的生命质量,解决父母及整个家庭的困难[7]。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内的0~3岁高危儿140例,探究社区内0~3岁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内选择8个社康卫生服务中心、1个特殊早教机构等单位为依托,选取其接诊和干预服务的0~3岁高危儿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进行早期干预分为两组,研究组为进行过早期干预(包括机构和家庭康复)和对照组为没有进行早期干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0~3岁,平均年龄(2.1±0.1)岁。研究组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0~3岁,平均年龄(1.9±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常住居民(即筛查前12个月内在研究点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初筛后发现的高危儿对象;家族史及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智力低下或精神疾病者;母亲为高龄初产妇、有反复流产等;各种难产及剖宫产、脐带绕颈、出生时窒息者等。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后天性疾病、外伤等患者;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通过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内选择8个社康卫生服务中心、1个特殊早教机构等单位作为项目点,在项目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村(居)委会为最小单位。具体实施:根据人口数量、人群稳定性及工作人员的能力选择若干个年龄在0~3岁的常住居民实施调查,以符合纳入条件的花名册为初筛对象框。通过初筛后判定为高危儿全部纳入本次研究。
1.2.3 现况调查 根据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问卷、个别访谈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对0~3岁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项目、服务内容、运作管理方式、家长依从性、与相关医疗机构的业务合作等情况进行调查。质量控制:调查问卷统一设计,各个调查对象都由统一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现场填写的调查问卷经调查人员逐一审核,填写不明确的项目及时核查纠正。干预方式:(1)听觉刺激:对婴儿说话,唱歌和给孩子放音乐,让2婴儿听母亲声音及心跳录音等。(2)视觉刺激:让婴儿看父母的脸,或用可移动的具有鲜亮色彩的东西给婴儿看。(3)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和按摩以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鼻饲的病儿可练习非营业吸吮动作。(4)前庭运动刺激:给以摇晃、震荡(如在大球上)。(5)本体感觉刺激:如被动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同时给予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的预防建议。向高危人群家属、父母以及非高危人群宣传高危儿原因、症状、危害,让人群了解高危儿相关疾病的知识,从而为实施干预做好准备[11]。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实施干预的人群进行随访,对所有入组高危儿进行运动发育、智力发育评估,统计并记录实施干预后变化的值。对患儿QOL评分,其中QOL评分量表主要包含食欲、精神、睡眠以及疲乏等方面,每项20分,总分8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其中总评分分为3个区间,40分以下的为低质量,40~60为中等,60分以上为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儿运动发育指数对比
研究组高危儿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儿(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发育指数对比()
表2 两组运动发育指数对比()
组别研究组(n=70)对照组(n=70)tP 0~1岁99.8±5.8 86.7±7.3 11.294<0.05 1~2岁105.2±10.0 90.9±6.2 10.391<0.05 2~3岁117.7±1.1 91.3±4.7 11.125<0.05
2.2 两组高危儿智力发育指数对比
研究组高危儿智力发育指数(MDI)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儿(P<0.05),见表3。
表3 两组智力发育指数对比()
表3 两组智力发育指数对比()
组别研究组(n=70)对照组(n=70)tP 0~1岁89.8±5.8 66.7±7.3 11.294<0.05 1~2岁95.2±10.0 70.9±6.2 10.391<0.05 2~3岁107.7±1.1 81.3±4.7 11.125<0.05
2.3 两组高危儿的QQL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QQ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以及疲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高危儿是指己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8]。其常见的原因有:(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高,如胎儿较大难产,脐带绕颈或者产妇生产过程中虚脱等情况,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5%~10%[9]。(2)早产儿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5%~6%,极低体重儿占0.5%~1.2%[10-11]。(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4)新生儿低血糖和脑损伤;(5)遗传代谢性疾病。这些新生儿如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或治疗极有可能在以后成为残疾儿童,给患儿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负担[12-13]。相关研究均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此时对高危儿进行干预,能够对患儿智力发育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14-15]。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高危儿干预后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儿;研究组高危儿干预后智力发育指数(MDI)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儿。说明对高危儿进行干预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改善高危儿的预后、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表4 干预前后两组高危儿的QQL评分对比() 分
表4 干预前后两组高危儿的QQL评分对比() 分
注:组内比较,a P<0.05;组间比较,b 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a干预前干预后ab食欲11.4±1.8 14.6±1.6 12.3±1.5 18.2±2.0精神12.4±1.5 15.1±1.4 13.1±1.3 19.2±1.6睡眠11.3±1.4 15.2±1.7 12.6±1.1 18.6±1.7疲乏12.3±1.9 14.8±1.4 12.9±1.5 19.5±1.6
在本项研究中我院仍然存在样本数量较少,研究不够透彻等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会继续进行大样本详细分析以及对上述样本追踪,争取进一步观察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影响以及重要的相关因素。
综上所述,高危儿是影响儿童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高危儿进行现况调查并采一定的干预措施对高危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家族或遗传、母亲因素、妊娠、围产期等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高危儿出生率逐年增长,在0~3岁进行早期干预是最有利的时期,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肢体、智力等发育迟缓大的情况,减轻社会和家庭的总体负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