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
——以“10 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教学为例
2020-03-22严丽清
严丽清
(福鼎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福鼎 355200)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的载体。”如何上好培智数学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是培智数学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结合“10 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的教学实践,试加阐释。
一、设计生活实际购物场景
培智学生受自身智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动机低,失败体验多,学习难度大,为避免造成失败,甚至放弃学习数学。因此在“10 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快乐实际购物场景、设计真实的购物环境,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的模拟体验环境,强化学生成功的乐趣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设计购物游戏
“人民币兑换”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培智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容易半途退缩,很难掌握。为此,教师考虑学生的特点,把“10 元人民币的兑换”进行变通,创设学生熟悉的购买“10 元”汉堡的生活场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购买单价10 元的汉堡,从而理解10 元与1 元、10 元与5 元的兑换关系。第一轮购物中,学生很快找到10 元,轻松地买到了汉堡;紧接着第二轮购买,学生手里没有了10 元的人民币,教师引导学生拿着手里1 元的人民币,一张一张认真地数着:“1 元、2元、3 元……9 元、10 元”,当数到10 元时,全班同学高兴地喊着“10 张1 元就是10 元。”于是大家用10 张一元购买到了汉堡;在第三轮购买中,学生的手中还有2 张5 元,教师适当启发,学生兴奋地喊着:5 加5 等于10,接着大家便拿着两张5 元人民币购买到了汉堡。通过创设模拟购物体验的场景,“人民币兑换”的难题迎刃而解,学生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设计真实的购物情境
大部分培智学生少有购物的机会,他们甚至不敢去购物,为此教师设计真实的购物情境,增加学生的购物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购物活动,在“拿几元”教学中,教师设置“小吃一条街”实践活动,活动前,师生提前制作当地特色小吃的彩泥模具或图片,在班级一角布置“小吃一条街”,活动中,学生尝试选择食物、读价签、购买食物,他们从畏缩不前到主动购买,从不会付款到尝试付款,他们在购物中一点一点树立运用数学的信心,学习如何购物。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比较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化后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2]也可以把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场景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培智学生很少主动使用数学学习策略。为了帮助培智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必须在学习方法及过程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拿几元人民币购物”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了“拿几元”一课时后,学生仍没办法按教师教的方法拿6~9 元,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复习题:用数字“5”和“1”组合加法算式“5+_=6;5+_=7;_+_=8;_+_=9”,教师让一名学生在多媒体上拖动数字尝试完成等于6 的加法算式——5+1=6,接着其他学生完成另外三个算式,通过在多媒体上的操作,学生理解了如何用5 和1 凑成6、7、8、9,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6 元的商品和模糊的5 元、1 元人民币的背景提示,学生很快就拿出手中的一张5 元和一张1 元人民币来购买一份6 元的商品;教师继续在多媒体上出示7 元、8 元、9 元的商品,同时出示模糊的5 元人民币背景提示,学生在5 元的基础上通过叠加1 元人民币的张数来完成7 元、8 元、9 元的商品购买,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6 元、7 元、8元、9 元比5 元大,但又比10 元小,可以先拿5 元再拿1 元进行叠加。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原来相对较难的数学知识点显得更加直观化,教师的授课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便能很快理解并拿对“6~9 元”。
(二)应用微视频辅助教学
培智学生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其顺利回归社会生活,学习正确使用钱币就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习“拿几元”之后,学生的购物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他们购物还不太熟练,对购物的规则也不太了解,这些规则不便用刻板的语言解释说明清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认真观看相关购物视频并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我的早餐”活动,在课前播放教师购买早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如何选择早餐、如何跟售货员交流、如何付款,学生模拟视频进行购买各种价格在1~10 元食物,一遍不会再练第二遍,第二遍不熟练再练第三遍,为避免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又设计了应用微视频指导“购买文具”“买菜”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购物练习机会,并对学生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直到学生能自如地根据手中的零钱购买喜欢的物品。这样,应用微视频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大量、循环且不重复的模拟购物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们的购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生活体验和实践
培智学生迁移类化存在困难,无法应用同样的数学技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他们很难将购物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身边的有效资源,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努力创设学生实践运用场景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生活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生活的资源开展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对于刚学完10 元人民币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良机,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平台,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闲置的物品等,引导学生提前给商品做好分类、标价等前期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当收银员、服务员等,同时让家长带着学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此外,教师利用学校的爱心超市,把积分卡进行“改造”,在积分卡的背面贴上对应的币值,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根据币值自主购买心仪的物品,增加了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引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
为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教完10 元人民币某个知识点,教师就布置相应的亲子购物活动,让家长带孩子到超市读商品的价格标签,或到便利店购买酱油等调味品,或到市场购买当天家里需要的菜品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验购物,掌握人民币的使用知识,同时教师还让家长把学生购物的过程拍成小视频作为上课素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购物活动出现在多媒体上时,显得十分兴奋,由此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