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情境建构趣味数学课堂探讨
——以《圆》单元教学为例

2020-03-22张淑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周长趣味性知识点

张淑华

(漳州市天宝中心小学,福建漳州 363000)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逻辑不强,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创设情境,构建趣味性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以便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真正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趣味情境创设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总是在情境中被构建。通过营造趣味性的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通常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能够让枯燥的数学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数学情境,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合理的融入数学游戏和竞技比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

二、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创设设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良好的疑问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创设趣味性的导入情境,以目标导学,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圆是非常熟悉的,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出现过圆形呢?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会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有水纹、圆……)。有人说,我们的世界中因为有了圆形,所以才变得那么精彩。我们今天就开始去探究圆世界中存在的奥秘。[1](板书:圆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通过巧妙设疑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图着手,便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亲切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点的魅力,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设计探究情境,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因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圆的形状在学生面前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圆”。然后,让学生充分灵活的借助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圆的长度、角度,这样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圆。[2]这时,教师再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我们能够如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并让学生自主动手去量一量、测一测,再将学具中的圆片画出来,深入感受圆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使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让其在空中旋转,这样我们是否能够得出一个圆的周长吗?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之间存在的关系?当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有一个圆形的池塘,直径是20m,试问它的周长总共是多少米呢?有一辆小型的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而使用它绕着池塘大约需要转动多少周呢?当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圆的大小与它的半径相关,当圆的半径越长的时候,圆就越大。当圆的半径越短的时候,圆就越小。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圆的大小与半径相关。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圆的位置又与什么相关呢?这样当学生理解了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之后,再逐步去探究复杂的数学知识点,能够有效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设计问题情境,创设趣味性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构建趣味性课堂的时候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问题,逐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设计简单和充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扇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趣味性问题,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扇形的物品,而这些扇形的大小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通过创设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快速思考。然后,教师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扇形,这时学生回答说:扇形与圆的半径、圆心度数紧密相关。通过立足于实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扩充学生的数学知识涵盖范围,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构建生活情境,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寓教于乐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则可以提出:学校门外有一棵大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氛围,增设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圆周率的意义,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设计游戏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们的最爱。在打造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紧密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的引入数学游戏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同时,由于数学游戏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均得到提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和脑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手能够使脑变得更加的明智,脑又能够使手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通过将游戏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突出数学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便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懂得为了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同学们在听到这个游戏规则的时候,学习兴趣便被充分激发了出来。这时便可以再积极的思考:“为什么要对折纸?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通过采取这种方法,你们还能够剪出其他图案吗?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在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内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动手剪一剪基本的圆形,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圆形随意的组装成新的图形,再看哪一位学生所拼的图形最具有创意。整个数学游戏活动为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和个性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空间,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总之,通常趣味性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趣味性的课堂,便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情境,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游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周长趣味性知识点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巧算周长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