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毛囊性并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一例

2020-03-21杨楠张秋萍周梅娟宋智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肉芽肿毛囊本例

杨楠 张秋萍 周梅娟 宋智琦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16011

患者男,90岁,头皮红斑伴痒20余年,加重4个月。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发现半掌大红褐色斑片,伴小丘疹,略感瘙痒,逐渐扩大,伴鳞屑,就诊于多家医院,曾诊断为脂溢性皮炎、湿疹、环状肉芽肿等,予口服抗组胺药,外用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皮疹无缓解,面积逐渐扩大。近4个月来,皮疹扩展至双耳后及额、颞部,渐隆起,形成堤状边缘,颜色较前鲜红。患病来无明显脱发,皮疹无破溃。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遗传病史。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脾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广泛分布浸润性红斑、斑块,边缘堤状隆起,界限清晰,表面干燥,未见丘疹、脓疱及结节等,无破溃,可见细小鳞屑(图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 g/L,血浆白蛋白35.6 g/L(参考值40~55 g/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电解质、肝炎病毒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血Sézary细胞检查阴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头皮弥漫性增厚,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结合病史符合淋巴瘤征象(图2A);左侧上颌窦囊肿;颈部多发淋巴结影,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累及(图2B);胸骨及第9胸椎体见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淋巴瘤累及可能性大;纵隔内多发FDG代谢增高的淋巴结影;双肺下叶胸膜下条片状稍高密度影,左肺上叶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右肺下叶软组织密度结节,右肺上叶钙化灶,右肺中叶粟粒影均未见FDG代谢明显增高,考虑炎症改变;肝多发囊肿;胆囊结石;右肾囊肿;前列腺增大伴钙化。右颞部头皮皮损组织病理(图3):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轻度水肿;真皮灶状不典型中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核形不规则,可见多核巨细胞;部分毛囊受累,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侵及整个毛囊。免疫组化示表皮、真皮、毛囊淋巴细胞CD2、CD3、CD4、CD5均阳性,CD8少数细胞阳性,CD20、CD30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EB病毒编码的小RNA阴性,ki-67(阳性,约20%);毛囊内阿新蓝染色阳性。皮肤镜下可见皮损中毛囊减少、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亲毛囊性并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MF)。

治疗:因PET提示患者病变累及淋巴结及胸骨、胸椎等,建议完善淋巴结活检进一步评价病情,但家属考虑患者年龄大,且皮损局限、病程进展缓慢而拒绝。曾外涂0.1%甲氧沙林配合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1次,局部红斑肿胀,患者不能耐受,遂外用丙酸氟替卡松软膏对症治疗,约1周后皮疹颜色明显变淡,浸润减轻(图4)。患者现在随访中。

图1 蕈样肉芽肿患者治疗前额部、头顶(1A)及颞部、耳后(1B)头皮广泛分布浸润性红斑、斑块,未见丘疹、脓疱及结节等,无破溃,可见细小鳞屑 图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 2A:头皮肤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右侧耳后为著,放射性摄取增高;2B: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双侧胸锁乳突肌周围、双侧颈根部及双侧胸锁骨上窝见多枚放射性摄取增高小淋巴结影

图3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 3A:真皮灶状不典型中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部分毛囊受累,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侵及整个毛囊(HE×40);3B:真皮层内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细胞有异形性(HE×200);3C:毛囊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见淋巴细胞亲毛囊现象(HE×200);3D:CD4阳性(免疫组化×40);3E: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免疫组化×200);3F:毛囊内阿新蓝染色阳性(×200)

图4 患者治疗1周后前额(4A)及颞部、顶枕部(4B)红斑颜色变淡,浸润减轻

讨论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WHO-EROTC)根据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肿瘤的侵袭性等特点,把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为经典MF和3种变异型MF,即亲毛囊性MF(FMF)、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1]。

FMF好发于头颈部,表现为毛囊性、痤疮样丘疹,高度特异性损害为眉毛处浸润性斑块伴脱发,瘙痒剧烈。MF的临床分级系统不太适用于FMF,该亚型恶性细胞位于毛囊周围,应归为肿瘤期[2]。本例患者有20余年病史,皮损仅表现为头皮内一弥漫性浸润性斑块,无丘疹性损害,无脱发,皮肤镜未见特异性改变,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亲毛囊明显,虽浅表淋巴结未经组织病理证实,肿瘤分期应为ⅡB期以上。

肉芽肿性MF(GMF)是MF中一类罕见的组织学变异,约4%的MF病例可有肉芽肿性浸润[3],需要与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异物肉芽肿、环状肉芽肿鉴别。本例患者皮损真皮层内可见多量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毛囊周围环绕肉芽肿病变,并可见密集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其细胞核具有异形性,免疫组化提示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淋巴细胞浸润更为密集、部位更深,多核巨细胞核常达30~40个,且临床特点与该患者不符;异物肉芽肿、环状肉芽肿则可见多种炎症细胞浸润,且浸润的少量淋巴细胞无异形性,与本例不符。因此,本例诊断GMF成立。

FMF、GMF均为MF的两种罕见亚型,本例患者同时存在,较为少见,但因条件限制未能做TCR基因重排。有观点认为,FMF病变多浸润较深且愈后差,GMF则愈后良好,而两种特殊亚型并存对病情的发展和愈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肉芽肿毛囊本例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儿期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学观察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窗外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