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策略
2020-03-21蔡闵敏张春王琼英张银雪胡春阁张洁琼
蔡闵敏,张春,王琼英,张银雪,胡春阁,张洁琼
作者单位:1 730046 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自2019年12月至本稿完成,首先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患者[1,2],随着疫情蔓延,全国31个省份病例逐渐增多,目前报道的确诊病例已突破7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3],同时各级政府迅速反应依法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一项近期回顾研究指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因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性增加[4],而冬春交替之际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若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因疫情原因延误治疗,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将会对预后造成负性影响,甚至死亡。因此,在配合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人员培训、心血管内科不同护理单元应对措施以及心理建设三个方面对特殊时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制定以下工作策略:
1 人员培训
1.1 传染病防控培训应国家卫健委要求,针对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势,制定相关防控知识培训方案,将学习资料发布至院网、护士助手等公共平台以供学习,并采用不定期考核方式检查学习效果,不断巩固培训效果。以期达到所有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肺炎相关诊治指南、管理规范、防控措施及工作流程的目的。
1.1.1 心血管内科医师培训我科医师(包括规培医师)开展了理论学习,包括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新冠肺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流程、新冠肺炎患者血压管理等理论知识,每日不断更新。同时结合视频学习防护用具的规范穿脱及消毒规范等知识,以便随时接诊患者。
1.1.2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包括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华护理学会关于新冠肺炎护理要点、静脉输液治疗工作建议,我院新冠肺炎护理工作指引、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理论知识,2月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平台的护理专家就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结合心血管重症疾病特点,围手术期护理防护措施进行网上培训,使专科护理人员受益匪浅。熟悉每班次工作流程,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在线视频学习防护用具的规范穿脱等知识。
2 心血管内科各护理单元应对措施
目前为避免不必要的院内感染,我科收治患者多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主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重症心力衰竭、肺栓塞等。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多就诊于急诊或胸痛中心,少部分就诊于门诊,因此做好新入院患者的接诊、转运工作与后续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式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中国专家建议(第一版)中提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策略明确指出:总体原则为首选溶栓治疗,不论是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是已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若无溶栓禁忌症,则应在各级防护下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成功后择期接受介入治疗。若溶栓失败或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应在综合评估后判断介入治疗的获益与风险,若获益大于风险则在相应标准要求下的心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5]。因此心血管内科各护理单元必须在此特殊阶段保证日常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配合心血管急重症患者救治及护理工作。
2.1 门、急诊患者与CCU的转运衔接门、急诊接诊患者后初步判断病情,检查生命体征、心肌酶、血常规、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如初步判断患者非新冠肺炎,则收住CCU。
接到转诊科室电话时先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备齐常用抢救物品。转运人员需熟悉各级防护措施及院内转运路线,做好交接登记,包括患者病情、治疗、当前生命体征等,两科室护理人员双签字,做到科室间转运无缝衔接,转运记录保存3年[6],最大可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转运中做好相关人员防护,CCU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进行个人防护。
2.2 CCU应对措施
2.2.1 CCU医务人员防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二级或三级防护,在未排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均采取标准预防(分级防护标准见表1),将患者安排在CCU单间负压病房,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相关规范,静脉注射时使用安全型留置针,避免职业暴露。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血标本时应做好三级防护。
2.2.2 患者防护患者住院期间配戴医用外科口罩。
表1 分级防护标准
2.2.3 加强环境消毒病区地面使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7],每日2次。若患者血液或体液等污染地面时立即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清洁。每日2次开窗通风。
2.2.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重点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及节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发热患者按院内管理流程上报医务处、护理部,积极排查有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每半小时测体温并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2.2.5 常规护理建立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单,预防或尽早发现并发症;根据病情遵医嘱按时、按量正确给药;准确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做好生活及心理护理。
2.3 普通病区应对措施
2.3.1 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中的规定,同时结合医院具体情况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工作期间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8]。严格落实手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增加清洁及消毒频次。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完成隔离、救治及转诊工作。下班后按医院要求清洗、消毒、测体温后方可离开病区。
2.3.2 加强病区环境消毒保持病区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物体表面、地面用250~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加强污物间、布草间消毒管控(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法见表2)。注意清洁工具分区使用[8]。治疗室、值班室等区域每日定时紫外线灯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
表2 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法
2.3.3 执行门禁管理制度病区启用门禁系统,医务人员刷卡进入。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固定一名陪员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所有进入病区人员均须戴口罩,体温测量并登记个人信息,询问流行病学史,无发热者可进入病区,有疑似感染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同时上报。
2.3.4 加强进入病区人员甄别对新入病区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测量、症状观察及流行病学史询问,若发现疑似症状,立即采取隔离及转诊措施。外出家属再入病区需重新测量体温。
2.3.5 病区所有人员体温记录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后先测量体温,并存档记录。除特护患者外,其余患者每日常规测量体温并记录,如有需求,可随时测量记录。
2.3.6 患者及家属教育加强入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发放公众预防指南,做好个人防护,所有患者及家属戴口罩,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家属接触;若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排查;每位患者固定一名陪员,并发放陪员卡一张,作为进出病区的凭证,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不得随意离开病房,每次进入病区需测量体温并记录,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离院。
3 特殊治疗区域应对措施
3.1 溶栓隔离病房应对措施
3.1.1 溶栓隔离病房人员防护接诊疑似或确诊患者时采用三级防护:一次性帽子、一次性手术服、一次性防护服、鞋套、N95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等[6]。
3.1.2 溶栓前工作
3.1.2.1 溶栓隔离病房准备病房消毒按传染病房环境要求进行;做好医疗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演练。
3.1.2.2 溶栓前护理给患者配戴医用外科口罩;医护人员按三级防护标准进行防护;接诊患者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与扩血管或镇静止痛药物;备齐溶栓常用急救物品及药物。
3.1.3 溶栓中护理溶栓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师处理各类心律失常;注意防止职业暴露及二次污染,医疗垃圾规范处置。
3.1.4 溶栓后工作
3.1.4.1 溶栓后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做好医护人员防护,操作结束离开病房,按流程脱去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并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具扔置医疗垃圾筒内,医疗垃圾装在双层垃圾袋中密封并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殊标识。其余非一次性器具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消毒备用[7];
3.1.4.2 溶栓后护理观察患者溶栓效果及出血征象;嘱患者卧床休息,指导饮食及排便,做好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对于疑似或已确诊的患者溶栓后在隔离病房继续治疗,择期行介入治疗。
3.2 心导管室应对措施
3.2.1 心导管室准备心导管室准备专用手术间,保证每日常规清洁与消毒,备齐术中必需用品,所有仪器使用一次性无菌保护外套包裹,每台手术用后更换,心导管室每日两次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次60 min[7]。确定需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院内转运路线及流程,与胸痛中心、门、急诊或其他科室完成患者交接。
3.2.2 心导管室人员防护心导管室医护人员熟悉医疗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均采用三级防护,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具全部在缓冲区进行。
3.2.3 术前准备给患者戴医用外科口罩;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予以心电监护,连接AED电极;尽量减少手术参与人员。
3.2.4 术中配合所有物品放置于手术间内,手术期间禁止出入,手术间内、外各一名护士配合手术,无特殊情况手术间外护士不得进入手术间[5]。术中避免二次污染,将所有医疗垃圾用后立即扔至医疗垃圾筒内。若患者体液污染地面时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干净。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2.5 术后护理应对
3.2.5.1 术后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做好医护人员防护,术后按流程脱去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并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进行手部消毒。所有医疗垃圾装在双层垃圾袋中密封并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殊标识。进行无死角终末消毒:地面、物体表面用2000~5000 mg/L含氯消毒液泼洒浸泡或擦拭消毒,同时保持机房内层流及送风关闭[7]。
3.2.5.2 术后护理与病房或CCU联系转运患者事宜,保证患者顺利安全交接;转运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转运床;了解患者穿刺部位,植入支架部位及数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有动脉鞘管者,连接压力监测,做好鞘管护理;密切观察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发生;遵医嘱应用抗凝剂,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对疑似或确诊的患者术后送往隔离病房监护。
4 心理建设
COVID-19肺炎传播迅速,所及范围广泛,各省市地区均有病例不断出现,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但考验了我国医疗系统,同时对于感染患者、疑似患者、患者家属、居家隔离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大型公共突发事件,机体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压力事件应激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卫健委也及时提出了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由此可见心理干预也是上述人员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一环[9]。我国也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等[10,11],因此在做好肺炎诊治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要及时、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干预措施,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
4.1 医护人员心理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认知水平,消除对疫情的恐惧。同时合理排班,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因工作量过大造成的压力。还可进行个体针对性心理辅导,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压力来源,尽可能地为其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
4.2 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需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给予他们最可靠、准确性最高的信息,嘱其切勿轻信谣言,减少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另外,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针对存在的疑虑给与相应解答。若已存在相关心理问题,首先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请心理科医师会诊治疗。
5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目前社会焦点,各行各业均在为打赢这场疫情攻防战努力,医院则是这场战争的第一线,心血管内科在配合医院防控、诊治肺炎患者的同时,也要顺利开展本科室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保证肺炎患者诊治工作与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此期间,我科室在护理人员调配、落实护理人员培训、学习疫情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病区日常工作、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等方面已初步成型,提高了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