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蠲痹汤联合蛤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0-03-20顾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痛风性通络痛风

顾威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生成增加或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尿酸升高的疾病,造成痛风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尿酸盐结晶等,其中,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是导致痛风的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常见因素。一旦发生痛风,极容易引发肾脏方面的病变。除了上述几点因素外,人体内缺少酶也容易造成尿酸生成增多,所以,酶缺失也是造成痛风发生的主要因素。通常来说,痛风患者会出现糖尿病及肥胖等方面问题,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病症[1]。常规的西医治疗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作者在临床中应用通络蠲痹汤联合蛤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门诊部及住院部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单双号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3 例;病程1~10 年。治疗组中男31 例,女4 例;病程1~11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常突然起病,疼痛剧烈,继而惊醒,发作具有单一性,通常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存在剧痛、发热、红肿等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病情大多发生在拇指或第一跖趾关节,在踝、膝、腕、指、肘各关节中也较为常见。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湿热痹阻证,累及单个或多个关节,短时间内发生肿胀充血、疼痛,痛感如同虎咬,白昼较为轻微,夜间加剧,患者同时伴随有口渴、烦躁、舌红、发热、小便短黄,脉滑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经中医诊断确诊为湿热痹阻型;②患者处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阶段;③患者尚未使用治疗痛风的药物;④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血管、肝、脑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②痛风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功能丧失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⑤过敏体质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严格戒饮各种饮料,尤其是啤酒;饮水>2000 ml/d以保持尿量,增加尿酸的排泄;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护受累关节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口服,60 mg/次,1 次/d,治疗组给予通络蠲痹汤联合蛤黄散外敷治疗。通络蠲痹汤中药方剂组成:羌活20 g、独活20 g、生石膏30 g(先煎)、当归15 g、桑枝20 g、赤芍15 g、苍术15 g、薏苡仁20 g、黄柏20 g、桂枝10 g、知母15 g、川芎15 g、牛膝15 g,,水煎取汁,150 ml/次,2 次/d。疗程为2 周。自拟蛤黄散外敷于关节肿痛处,方剂组成:黄柏10 g、黄连5 g、五倍子10 g、透骨草10 g、苍术5 g,将上述药物磨末,用蜂蜜调成膏状,将制成的膏状物外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换药1 次/d,疗程为2 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判定,临床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7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0%~5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0%。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 实验室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包括WBC、SUA、ESR、CRP。

1.5.3 中医证候积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包括7 个方面:第一跖趾关节疼痛、乏力、累及关节个数、关节发热、关节面皮色、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由轻到重依次计为0、1、2、3 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WBC、ESR、CRP、SU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ESR、CRP、SU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WBC、ESR、CRP、SUA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尿酸盐沉积在组织中,进而导致炎症反应,持续性的损害关节、软骨、滑囊,有家族聚集倾向。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痛风发病率呈不断上升态势,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西医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长期用药往往易产生诸多药物副作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不仅用药有限制也不利于治疗[4]。因此,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疗法优势,多途径给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规范用药方法,对治疗痛风有着较高的价值。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痛风”早有记载,该疾病被归属于痹证,古籍中又称之为白虎历节。《格致余论·痛风》记载道:“彼病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偏取凉,或卧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做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水湿内侵,郁为湿热,血脉受伤,累及筋骨,侵入关节,对气血运行造成影响。大部分痛风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肥胖,体内湿气旺盛,如有饮酒,则助湿更胜,同时酒后有汗,受风,内湿外风相交,留滞于筋骨关节,终气血受阻。从中医理论出发,本次研究依据“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的理念,联合使用中药通络蠲痹汤合蛤黄散外敷,方中羌活、独活、苍术祛风除湿;桑枝、牛膝舒筋活络;薏苡仁淡渗利湿;生石膏清解里热;知母、黄柏清热凉血以资石膏内清之功;赤芍、川芎活血通络,使外邪解,血脉和,内热清,诸证自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牛膝中的主要成分牛膝总皂苷对于尿酸持续增高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5]。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薏苡仁提取物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达到降尿酸的效果[6]。

中药外敷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膏状,直接敷于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疗法。本方中黄柏、黄连性寒味苦,能清上中下三焦湿热,解毒消肿;五倍子味酸,能够收敛燥湿;苍术性辛味苦,可除湿健脾;透骨草性辛味苦,可以解毒消肿、舒筋活络,而且能够起到透皮作用[7]。将上述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毒消肿、清热止痛效果显著[8]。

综上所述,通络蠲痹汤联合蛤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中药毒副作用少,外敷方法操作简单,对机体没有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痛风性通络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