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研究
2020-03-20吕显林王丽吴剑云张俊
吕显林 王丽 吴剑云 张俊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是指患儿1 年之内呼吸道频繁感染。该病的发生发展受先天性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患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哮喘、肾炎以及心肌炎等疾病,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1]。本研究在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7 年5 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90 例。诊断标准:患儿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方面:患儿体温>38℃的时间>2 d,存在鼻咽、扁桃体等炎症表现,分泌物培养或者涂片诊断发现病原微生物;下呼吸道感染方面:患儿存在咳痰粘稠、咳嗽以及肺部湿啰音,同时合并发热、白细胞计数上升等症状;X 线检查结果提示肺部存在浸润性病变,分泌物培养发现病原微生物[2]。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 年内未服用维生素D。排除标准:过敏以及普通感冒诱发的上呼吸道炎症;合并高钙血症患儿;合并肝肾疾病患儿;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合并脑血管疾病等患儿;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8 个月~9 岁,平均年龄(3.6±1.8)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1±0.7)年。研究组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8 个月~9 岁,平均年龄(3.6±1.9)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1±0.8)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急性期患儿应用布洛芬、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非急性期的患儿进行调养护理,加强户外活动,并且根据季节以及温度指导患儿增减衣物。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 滴剂(胶囊型)[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每粒含400 U 维生素D]治疗,2 粒/次,1 次/d,10 d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25-(OH)D3、Zn、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患儿治疗后1 年内未出现呼吸道感染;显效:患儿治疗后1 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降低>2/3;有效:患儿治疗后1 年内体征症状显著减轻,同时1 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1/2,体征症状显著减轻;无效:患儿治疗后1 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下降<1/2,同时体征症状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采集患儿的空腹静脉血5 ml,常温放置1 h 后2000 r/min 持续离心20 min 后分离血清[6],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M 以及IgG[5]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5-(OH)D3、Zn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25-(OH)D3、Z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25-(OH)D3、Zn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gG、IgA、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IgG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A、IgM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5-(OH)D3、Zn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5-(OH)D3、Zn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维生素D 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维生素,在人体内部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形式,其中25-(OH)D3是含有维生素D 最丰富的一种代谢物,在人体内部有着理想的稳定性,也是维生素D 含量的体现[6]。人体血液循环当中25-(OH)D3同α-球蛋白被运载到肾脏附近细胞线粒体当中,并且在羟化酶影响下持续羟化,从而生成生物活性更强的25-(OH)D3,通过这一途径体现生物学的活性[7]。维生素D 一方面可以调节人体当中的钙磷代谢,另一方面在呼吸道炎症以及哮喘免疫机制等环节也有不容忽视的调控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 具体的免疫调控机制,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够明确。研究人员推测维生素D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①维生素D 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素,能够对T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的分化以及功能产生影响[8]。如果患儿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容易出现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问题,降低抗体的生成以及分泌。这样一来就导致患儿身体抗原清除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发生反复感染。②钙可以强化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从而强化呼吸道的清除作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强化肺巨噬细胞所具有的吞噬功能[9]。除此之外,钙以及淋巴细胞表面的酶反应、大分子活动、血小板活化以及肥大细胞当中的组胺生成释放等存在联系。患儿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影响到患儿的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使呼吸道的清除功能持续下降,难以有效防御病原体的入侵,从而出现呼吸道的反复感染[10]。
血清当中25-(OH)D3的水平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维生素D 水平的体现指标。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Zn 水平要显著高于呼吸道感染患儿[11]。补充维生素D 进行治疗后,患儿的25-(OH)D3水平显著上升,同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显著下降。这提示维生素D 以及Zn 缺乏同小儿呼吸道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维生素D 以及Zn 缺乏会加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推测包括以下方面:①维生素D 以及Zn 对于免疫细胞分化增殖以及免疫作用都有不容忽视的调节功能[12]。②缺乏维生素D 以及Zn 的情况下,能够导致气道纤毛运动、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气道清除功能出现显著下降。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各种感染。所以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而言,通过检测血清当中25-(OH)D3水平以及Zn 水平,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患儿的维生素D 以及Zn 缺乏问题,避免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13]。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儿的体液免疫水平趋于正常,意味着应用维生素D 能够强化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维生素D 作为类固醇激素的一种,同时具备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调节可以影响人体内部的免疫,推测其作用机制如下:①强化呼吸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 淋巴细胞的作用,防止其生成以及分泌炎症因子。②诱导人体内部的抗菌肽、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的生成,从而降低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表达水平。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向淋巴细胞发挥呈递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呼吸道炎症,还能够同T 淋巴细胞以及B 淋巴细胞进行结合。③刺激免疫反应从而作用到T 淋巴细胞,同时间接对抗原递呈细胞发挥作用,从而诱导白介素在多种细胞例如淋巴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当中的表达。这样一来就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聚集到患儿的感染位置,强化吞噬细菌的作用,有效抑制呼吸道感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维生素D 进行治疗可强化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同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维生素D 的免疫调节功能集中体现在T 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表型变化等领域,相关研究报道仍然较少。近年来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激素对于人体当中的T 淋巴细胞作用同样可以发挥调节功能,维生素D 能够影响到T 淋巴细胞的归巢,同时控制T 淋巴细胞转移到淋巴结当中。除此之外,本研究当中研究组患儿维生素D在应用过程当中剂量固定,并未出现维生素D 中毒情况。在后续研究当中,应当进一步加大维生素D 的使用剂量,分析是否能够通过增加剂量强化细胞免疫作用同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维生素D 滴剂的成分主要是25-羟维生素D3,在进入到患儿体内之后能够转化成为1-25(OH)2维生素D3,生成器官主要是肾脏,能够发挥钙磷代谢调节的功能。所以在应用维生素D 滴剂的过程当中需要密切留意患儿血清当中的钙、磷水平波动情况[14,15]。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 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儿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