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0-03-20赵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赵建

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就是临床上所提到的急性胆囊炎。9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还患有胆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手术方式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方式,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1]。老年患者常伴随各种慢性并发症,难以忍受难度较大的大型手术。本研究主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9 月~2016 年3 月本院收治的87 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3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23 例;年龄64~91 岁,平均年龄(73.95±6.69) 岁;病程1~33 年,平均病程(18.02±5.68)年。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62~93 岁,平均年龄(72.43±6.86)岁;病程1~32 年,平均病程(17.12±5.6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调整为仰卧姿势,保持头部高于脚部,并用柔软的枕头稍微抬高患者身体的右侧。对患者气进行全身麻醉在插管插好后,使腹部充满CO2气体,气腹压力保持在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腔镜通过三孔或四孔法在腹腔内进行外科手术,该外科手术首先将胆囊与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粘附分开,如出现胆囊压力高的情况,需首先进行减压处理,外科手术中应密切观察胆囊三角形截面结构,解剖肝胆三角形使用钝锐组合的方式。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剖腹后,常规进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手术中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放置引流管。仔细辨别胆总管与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bioclip 夹关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且切除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之后,穿过剑突下孔取出已切除的发生病变的胆囊。然后,将胆囊床电凝以止血,并用生理盐水洗涤手术区域。如果患者炎症很严重,则留置腹腔引流管,如果患者有严重粘连,则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较高,需进行快速冰冻切片,必要时转化为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各项住院指标(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情况),术前、术后第1 天、术后第5 天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采用VAS[3],分值为0~10 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住院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前、术后第1 天、术后第5 天的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天、术后第5 天,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各项住院指标比较[±s,n(%)]

表1 两组各项住院指标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第1 天、术后第5 天的V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第1 天、术后第5 天的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目前,国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无形当中增加了老年人的发病率[4]。在临床治疗中,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但由于是老年人,往往会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5]。出于这个原因,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来针对不同的患者,从而使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并且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速度。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微创手术正在逐步兴起,甚至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如腹腔镜技术。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开腹胆囊切除术相较于腹腔镜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但对比腹腔镜技术,它的创伤面积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引起的并发症较多,老年患者不足以承受该种治疗方式。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且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腹症,起病速度快,而且老年患者得病后,病情发展相对迅速[6]。胆囊管阻塞和细菌感染是引起老年患者患急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炎症和出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急性胆囊炎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具有对患者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7]。急性胆囊炎患者周围组织严重水肿,开腹手术牵拉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胆囊及胆管损伤,甚至可能诱发胆漏风险,腹腔镜通过腹壁穿刺器可缩小手术切口,这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另外,腹腔镜通过特定光源以及可灵活调整操作器械位置可保障手术视野清晰,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是分离胆囊三角并对离断处结扎牢固,清晰地视野以及灵活的手术器械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9]。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可减少对腹腔正常生理环境的损伤程度,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排气、排便等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0]。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可减少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肠道恢复快、疼痛不适减轻,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