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U层级护理对患儿感染控制的效果研究

2020-03-19贾婷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感染控制

贾婷婷

【摘 要】目的:探究PICU患儿采用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对患儿感染控制的效果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均选自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U患儿,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较低,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PICU患儿的护理中选择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其可以大大提升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PICU;层级护理;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地增强,人们对于医院所提供的护理干预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儿科科室中[1]。由于儿科科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PICU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要求。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医院采用护士分层级护理模式,优化护理工作人员资源,且整合护理资源,进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业务能力[2]。因此,本文PICU患儿采用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对患儿感染控制的效果研究。详细实验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0例,均选自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U患儿,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其中患儿年龄为2岁-12岁,平均年龄为(6.58±1.25)岁,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人数分别为26例和14例。观察组采用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其中患儿年龄为2岁-13岁,平均年龄为(6.98±1.45)岁,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人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即生命特征监护、用药护理等。观察组采用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护理干预方式如下:(1)划分层级。要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位、能力与经验等多方面将护理人员划分层级,组成层级小组,每组中各层级护理人员配置合理。针对一级护理人员可设置专科护理咨询工作、门诊护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效管理;针对二级护理人员应负责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同时要掌握危重症患儿的急救措施,协助护士长加强科室管理工作;针对三级护理人员要了解重症患儿的日常护理干预。对特殊的专科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且不断改进护理干预质量。针对四级护理人员要负责病情较为轻微患儿的日常护理干预工作,同时对患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工作进行负责, 并配合重 症患儿的护理工作。(2)落实责任制。在层级护理工作中,明确层级小组的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即患儿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时,需要安排业务能力、急救经验丰富的高层次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患儿病情稳定,可以由低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干預。高层次护理人员可监督低层级护理人员,以此为PICU患儿提供安全性较高的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儿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和感染发生率数据经Excel表格统计,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数据经T检验,计数资料感染发生率数据经检验。全部数据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较低,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层级护理干预模式是现代护理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将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由传统护理干预模式中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弥补了传统护理工作存在的缺陷,提升护理工作质量[3]。通过责任制的落实,促使每个岗位的护理工作人员清楚的了解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为患儿打造良好的护理环境[4]。在层级护理干预模式中,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儿护理工作也是不尽相同的。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患儿情绪变化,满足患儿需求,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这将大大地改善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护理工作时,可以有效控制患儿感染发生率,为患儿提供较高的生活质量[5]。因此,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较低,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针对PICU患儿的护理中选择PICU层级护理干预方式,其可以大大提升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欧阳丽梅, 李惠芝, 梁丽碧. 全面性护理方案在PICU住院患儿感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09):94-96.

孟红君.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4):254-255.

李凯杰 , 董稚 , 戴榕娟 ,. 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经验探析[J]. 海军医学杂志, 2017, 38(2):160-163.

许煊, 封志纯, XuXuan,等. ICU分级管理的意义[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 24(11):805-807.

张桂芳 . 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改善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压力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 2019, 17(12):74-76.

猜你喜欢

感染控制
循证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
新建医院贯彻感控理念的探索
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析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上海市杨浦区月子会所卫生状况调查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