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

2015-03-17曹新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感染控制修复

曹新

摘要:临床口腔治疗中患者较多,并且患者的流动性大,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对口腔修复有效性和患者、医生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加强对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更好的保障口腔修复过程的严谨卫生,杜绝交叉感染。

关键词:临床口腔;修复;感染控制

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人们愈加重视自身的口腔健康,口腔科中也多为口腔修复患者。随着口腔修复患者的逐渐增多,交叉感染的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对口腔科整体的安全卫生造成威胁。在进行口腔修复时,口腔医护人员需直接且近距离的接触患者,这就使得医护人员被传染源感染的机率比平常人高出10倍,甚至有感染乙肝传染病、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的危险。另外,口腔患者往往携带较多的病菌和细菌,尤其在口腔修复治疗的过程中,病菌或细菌很容易借助粉尘或水滴进行广泛传播,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对医院空气造成污染。患者和口腔科医生最容易成为病菌的感染者,甚至会在交叉感染中成为病菌的传播者。所以,加强对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始终是口腔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向患者询问病史,及时发现感染源携带者,进而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1 口腔修复科感染控制的相关研究背景

口腔修复科中医疗器械复杂,使用的材料众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血液或唾液会进行频繁的接触,科室中的医疗器械、各个物体表面以及医务人员自身和手都是最容易收到污染的区域,整个诊疗环境都存在较多的污染因素,这些污染极其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口腔修复科环境及其诊疗污染都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地,更是医院感染管理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和医院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做好口腔医院的感染控制,不仅可有效提升口腔医疗卫生,更是医疗安全和医生、患者人身健康的重要保证。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医院感染防控作为重要研究任务,并将其作为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性指标。2002年,卫生部出台《消毒技术规范》,内容涵盖口腔诊疗环境与相关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005年,卫生部出台《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其中将口腔科的感染控制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中之重。

2 防止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指的是在临床环境中,感染物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的传播。临床口腔科中,病菌感染源一般为携带感染性病菌的患者,有致病菌的带菌者,或携带潜伏期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若患有急性感染,通常不会选择口腔科就诊,所以,在临床口腔中,最普遍的感染源往往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性疾病携带者,并且其唾液和血液可能都有传染性,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这是,加强对患者的隔离预防相当重要。

2.1口腔医护人员应学会并重视自我保护,接诊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传染病史,若患者为疑似传染病者,应及时转移至传染病进行治疗,待治愈后方能继续接受口腔康复治疗。

2.2口腔临床医疗相较于其他医疗过程较为特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然会接触大量且不同的口腔医疗器械,为了有效防止灭菌器械与使用后的器械的相互交叉感染,应及时清除医疗区的所有已使用物品,同时按照医疗器械处理要求标准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对于手机这种常用物品也应做到"一机一清洗、一机一消毒",医疗器械中的托盘、印模、车针也应严格施行规范的消毒程序。另外,在技工室和医师之间经常流通的牙具模型、修复体、牙齿咬合蜡等物品也需按照消毒步骤进行严格的消毒。

2.3口腔临床修复时,医生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屏障,例如,防护性眼睛、隔离口罩、手套等。对于患者口腔可使用橡皮障进行隔离,防止血液传播及血液污染,避免口腔内软祖师出现继发性出血或创伤。在治疗过程中,养成利用通风设备和吸引器的良好习惯,防止气雾污染。

2.4口腔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往往带有尖锐的边角。例如,常用的注射针头、探针、车针等,因此,口腔修复操作时,应严谨仔细,一方面避免器械滑入患者口中,另一方面防止器械割伤或刺伤患者和医生,导致病菌传染。

3 对环境及器械的消毒

3.1口腔科环境要求 口腔科患者流动较大,应对室内进行严格的杀菌清洁,保持诊疗室内干净卫生、通风顺畅,对室内地面和各个角落定期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由于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时,空气之中会悬浮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细菌密度最高的就是诊疗室内,因此,就诊前室内应开窗通风,净化空气。

口腔临床中应综合考虑消毒剂的稳定性、杀菌消毒效果等要素。通常情况下,临床诊疗最常用的消毒剂为2%戊二醛,该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稀释的程度其稳定性会下降,存在有机物时,其消毒能力可能会降低,因此,消毒剂使用时应现用现配。与此同时,应防止洗涤剂等清洁用品与之接触,避免因中和作用的影响,降低了其消毒能力。另外,在诊疗室中,任何器械物体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严格对各个角落的消毒,加强室内通风对口腔科内保持良好的环境极为重要。

3.2对口腔器械的杀菌消毒 口腔器械是医生、患者最常接触、且直接接触的物品,是最易传染病菌的途径,因此,应对修复器械及其相关装置进行完善且严格的杀菌消毒处理,可选用的杀菌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环氧乙烷气体、高压灭菌等,按照器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杀菌消毒处理步骤为:事前清洗、打包器械、杀菌处理、灭菌监测、储存无菌物品。需要严格消毒的器械有:手机、钳子、腊刀、雕刀、托盘、枪头等。

3.3高压灭菌注意事项 对器械进行高压灭菌时,应为各器械留以足够的空间,促使蒸汽自由渗透,根据医疗器械的高压灭菌规定,对时间和温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增强消毒的有效性。高压灭菌完成后,应对封装袋指示剂的颜色进行严格检查,若为黑色则说明灭菌彻底。最后,灭菌后的器械物品,标注使用期限,并在消毒柜内存放,运用紫外线照射,1h/d。另外,对于不能进行加热消毒的,可利用氯化乙烯或其他经环保协会认可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

4 正确洗手预防院内感染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最直接且最经常接触到的病菌的主渠道,据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显示,口腔科医务人员在医院中被病菌感染的机率是普通人的2~3倍。相关抽样调查说明,手表面的病菌培养呈现阳性率且高达98%,手上的病菌极大的增强了医患间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因此,对细菌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抑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更是医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其中的一般的方法有:对环境进行病学监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时治疗带菌者或被感染患者,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其中洗手是最重要且有效的防止细菌传播的方式,因而,医务人员在单向操作前后都需认真正确的洗手。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口腔科医护人员,需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尤其是口腔科医护人员更应如此,口腔修复前,要做好手的消毒卫生。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或接触污染物品后,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之前应戴好乳胶手套,操作后用肥皂水流动冲洗。口腔科医生修复操作前洗手时间应超过2min,对手掌手背认真搓洗。大多数医生在操作后都洗手,然而在接触下一个患者前,还是会接触到医疗器械、病历本等物品,手已经被污染,所以,严格操作前后的洗手必不可少。医院中病原体复杂且广泛,且环境污染相对较重,对于有些菌群采用一般的洗手方式无法有效的清洗干净,特别是手出汗时,很多细菌会随汗液进入手中,普通的消毒液就无法杀死全部细菌,这时就需要认真细致的洗手程序,以保障医生自身和患者的安全健康。

5 对废弃物科学合理的处理

在医院中大多废弃物可能受到不同致病菌的污染,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大量致病菌肆意繁殖,因此,应科学合理的处理废弃物,特别是对尖锐器械应尤为小心,防止划伤皮肤导致污染。对带有唾液或血液的废弃物需及时降解并排放至污水道,避免污染扩散。固体废弃物需按照当地卫生要求处理,坚决杜绝医用废弃物混合于生活垃圾之中。

6 对修复体制作的污染控制

口腔科每天的临床修复中会接触大量的义齿、印模或石膏模型等,而这些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唾液和口腔,并来往于技工室和修复诊室之间,这些潜在污染源很可能导致污染的传播扩散,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应加强对口腔科临床修复的杀菌消毒,做好潜在污染源的消毒控制和污染隔离,保证修复体的干净卫生、无污染。

7 结语

口腔科修复作为最直接、最近距离接触患者的的诊疗科目,做好杀菌消毒,预防院内感染是口腔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是消毒隔离的最好监督者和执行者。口腔科医护人员应做好环境检测,对疑似传染患者进行及时的隔离,注意院内的微生物变化,为患者提供干净卫生、清洁无污染的良好医疗环境,做好口腔科内感染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更好的保证医生自身及患者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雅瑾.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防控系统化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3:372-373.

[2]卢宇,王姝,杨枫. 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0:2362-2363+2369.

[3]陈佩珠,林格,古佩明,等. 口腔门诊护士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的现状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2708-2710.

[4]韩会芳,白乐康,刘冬贤. 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04:658-660.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感染控制修复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上海市杨浦区月子会所卫生状况调查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