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宁疗护与传统护理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差异性

2020-03-19黄素芬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宁疗护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黄素芬

【摘 要】目的:比较安宁疗法与传统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患者护理中的差异。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7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创新组患者接受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创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负面情绪好转程度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法相较于传统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安宁疗护;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本文旨在分析安宁疗护与传统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择取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将其均分为创新组与常规组。创新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9比17,年龄最大者为79岁,年龄最小者为6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0.1±2.8)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0比16,年龄最大者为78岁,年龄最小者为6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0.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比较。所有患者均已提前知晓研究方案,同意参与临床课题研究。本次研究内容已通过科室审核,核批有正式文件。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测并记录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创新组患者接受安宁疗护,(1)病情护理:由医师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帮助患者舒缓病情痛苦,进行缓和治疗。医师需要定期主持医疗团队进行患者个案讨论,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师医嘱调整护理策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了解患者个人喜好,包括有无宗教信仰。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多多陪伴患者,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与患者沟通遇冷时不要气馁,正确一点一点打开患者心门,引导患者走出负面情绪。可让患者接受音乐治疗,通过音乐治疗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4)饮食护理;考虑到患者年龄过大,容易出现营养不养,营养不良将会导致患者慢性病病情控制不佳,部分患者过度进补还会出现营养过剩,也不利于慢性病病情控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合理补充营养,提升健康状况。

1.3 观察指标

(1)评测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DS与SAS量表分值,SDS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情绪状态越严重,SAS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情绪状态越严重。(2)应用简易版生活质量评分表评测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从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躯体疼痛以及社会功能四方面综合评价,总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患者饥饿搜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数据一次性导入SPSS19.0中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一概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低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SAS与SDS分值比较

如下完表1所示,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差异极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创新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护理前创新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5.1±2.8),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6.2±2.5);护理后创新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4.3±2.1),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1.9±1.8)。接受护理后创新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上针对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标准需要更新,用以满足患者稳定病情的需求。根据美国疾控预防中心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潜伏期常,患者一旦发病无法治愈,临床治愈难度极高[2]。安宁疗护属于积极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回来服务,抚慰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创伤。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专门用于护理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安宁疗法用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生理和心理舒适度,让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品质。应用安宁疗护模式时,需要采取责任制护理制度,用于增强整体护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反应切换话题,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应用安宁护理模式的重点在于充分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关怀[3]。

综上所述,安宁疗护应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张思奇.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9):2163-2164.

邹然,谌永毅,黄旭芬.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安宁疗护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6):820-823.

王慧平,司慧彬.探讨安宁疗护与传统护理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差异性[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100-101.

猜你喜欢

安宁疗护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作用
探索与困境: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分析
“安宁疗护”呵护人最后的尊严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