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图形创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03-18杨洁
杨洁
摘 要:针对《图形创意》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困扰,文章尝试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图形创意》课程“互联网+教室+智能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主要就课前、课上、课后、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结束后的大数据分析几个方面如何联动线上线下优化教学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这种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更有助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具个性化、灵活性的教学,也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图形创意;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089-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Graphics Creativity" course,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rough the "Rain Classroom" wisdom teaching tool, and explore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Internet + classroom + intelligence Terminal" in course of "Graphics Creativity".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link online and offline optimization teach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fter class evaluation, and after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al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is more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more personalized and flexible teaching, and it is also more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Keywords: Graphics Creativity; Rain Classroom; Hybrid Teaching Mode
《图形创意》课程是一门让学生从绘画训练学习转入到专业设计学习的一门设计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创意的图形化表达能力为教学目标,是后续的设计专业课的重要学习基础。这门课程授课时间为6周,每周两次课,每次4学时连堂。课程内容主要由“图形基础、图形创意的思维训练、图形创意中的修辞、图形设计制作方法、图形的组构方法、新设计语境下的图形应用”六个章节组成。《图形创意》课对于刚刚进入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学生需要从绘画思维转向设计思维,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创新性的要求极高。而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导致不少学生在这门课上对于图形创意的目的和图形的组构方法的理解不到位,作业达不到老师要求,从而出现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不佳。本文从《图形创意》课的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的困扰出发,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图形创意》课程传统教学的困扰
(一)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训练和图形设计训练
在传统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先学习图形创意思維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跟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主题的创意思维小单元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把刚刚接触到的知识马上拿来进行思维练习,但是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琢磨的过程,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创意思维的练习,学生根本不可能马上理解到位,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此外,《图形创意》课程对于图形的设计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情况去进行设计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将创意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非常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很难有比较到位的对创意想法的图形化表现,教师的课内指导也会非常有限。
(二)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兼顾
在《图形创意》的课程教学中,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图形设计的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但这两个方面的学习会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理解力和接受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为了兼顾整个授课班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只能将作业完成的要求局限在中低层难度。这就会造成很难在这门课中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得更好,学生普遍很难创作出更具专业水准的作业,这样的教学反馈肯定不是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让教师既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解决的一大难点。
(三)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的45分钟,学生在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的情况下,在课堂上是很难有主动发问以及与教师的沟通的。长此下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就是单一的依赖老师,而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自然很难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非常需要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之后,去做图形设计的资料搜集,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图形创作在没有图形资料的积累上去做,学习效果会相当差强人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及雨课堂智慧教学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传播媒体的种类逐渐增多,学习资源的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以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教师发展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它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1]。学生运用混合式学习,能够更方便地在不同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课后学习环境、独立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等)下开展基于课程研究的学习活动。“根据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7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高等教育采纳技术的近期趋势是混合式教学日益盛行、协作学习日益重要。并指出在2013-2024年间,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6个关键趋势是在线教学、移动应用、教育大数据、智能技术、工程创新和交互技术。”[2]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在2018年4月18日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高校全面启动,与此同时涌现了很多相关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款通过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智能终端,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智慧教学工具。
“雨课堂”需要先在教师的PC电脑上安装该应用程序,安装完成就可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的PPT中形成插件。教师在使用PPT时就能看到“雨课堂”的具体功能选项:微信扫一扫、开启雨课堂授课、插入题目、课外资料制作、随机点名、弹幕、查看预习情况等。然后教师在手机微信的“雨课堂”微信公众号中开课。学生则需要手机能够使用微信,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加入班级,就能开到该本级使用了“雨课堂”的课程内容。在课前,教师需要制作课前预习PPT或者微课视频、预习试题。如果有测验,学生要提交测验试题及有哪些内容不懂的线上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同屏播放課程PPT,并就预习测验的完成情况做出针对性答疑,在授课过程中不定时发送课堂测验试题,学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教师还可随堂布置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随堂发送弹幕、投稿,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可发送“不懂”点击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实时互动。教师在课后可根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线上反馈进行答疑,发送课后测验,课后补充学习的资料、整理下载大数据。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教室+智能终端”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将PPT、微课、微信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通过这种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更有助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具个性化、灵活性的教学。同时可以获得更加客观的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大数据,以便于教学团队和教师查找问题,改进教学。
三、基于“雨课堂”的《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课前
教师制作《图形创意》课的课前预习PPT,PPT内容主要包括课前-课上-课后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辅助资源。学生通过“雨课堂”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对每次课的整个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图形创意》课中的重点章节“图形创意的思维训练”、“图形的组构方法”可以录制教学微视频,上传至优酷或者腾讯视频,获得网址后插入PPT中。预习用的教学微视频以10分钟左右的时间呈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预习的质量以及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加深理解。此外,教师可在每次课的预习阶段制作预习试题2-4道,既要有客观题也要有主观题,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及存在的学习难点。尤其是“图形创意的思维训练”章节,在课前一定要布置思维训练的主观题,如“请围绕关键词:亲情,运用联想进行思维发散练习,发散词不少于50个。”,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开始思维训练,这样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步提高训练难度。而在“图形创意中的修辞”、“图形的组构方法”、“新设计语境下的图形应用”三个章节可以在其中的部分知识点设置预习作业,即让学生在预习之后从多种渠道去收集他们理解的如“图形的比喻”、“同构图形”、“图形创意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点的图形创意优秀作品做成PPT,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PPT,其它同学提问、讨论,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二)课上
在进入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就学生提交的不懂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在课堂上详细解答的准备。此外要制作课堂教学使用的PPT,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每次课的主要知识点,所以课堂教学的PPT并不是对课前预习PPT的重复,而是针对性答疑,是对重难点的指导、提炼和更深入的学习提升,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在上课时打开PPT中的“开启雨课堂授课”,实现教室投影和学生手机同屏显示,让学生可以同时在教室和手机上看到本次课的课堂PPT。由于在教学内容方面不需要再全面的铺开讲授,因而可以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展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作业辅导。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互动,还可以每次课设计1-2个课堂问答内容要求学生在“雨课堂”中按时完成,这种问答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互动基本都是教师对学生的1对1,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到每个学生在该堂课的学习效果,它通过教师1对全班的形式能时时反映出全班学生的听课效果。而且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功能与老师进行课堂内的实时的线上互动,这种互动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发送的弹幕、投稿或者“不懂”反馈要尽量在下课前给学生解答清楚,同时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课堂作业1对1的辅导时间。
《图形创意》课在“图形创意中的修辞”、“图形的组构方法”两章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两次阶段性测验,以此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对这两个重点章节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雨课堂”发送阶段性测验,规定学生在课堂指定时间内完成,既要设计客观题也要设计主观题,学生所得分数可以直接导出数据,便于统计。
(三)课后
《图形创意》课在课后的教学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上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案例进行灵活性的补充分析,必要时发送一些开放性的课后思考题以及就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中存在的疑惑进行在线的互动反馈。而课后作业的提交形式可以是在线的也可以是要求学生带到教室检查的,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学生则可以反复查看PPT或微课视频,不定期接收教师发送的教学案例补充以及优秀学生作业分析。通过课后的补充学习,对学有不足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拓展学习资源,进一步增长专业知识和见识。通过“雨课堂”的这些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建立一种外延关系,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都有积极效果。
(四)课程评价标准的建议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图形创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了课前预习等环节,因此在课程评价标准方面也需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建议评价标准如下:课前预习答题10%,课堂问答10%,课堂出勤10%,课堂阶段性测试15%,课堂作业10%,课后作业10%,期末大作业35%。
(五)课程结束后的大数据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导出《图形创意》课在“雨课堂”中设置的每次学生答题、问答和阶段性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点的掌握上普遍存在问题,以便于教师调整授课内容的安排以及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这些数据的分析对学生的预习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也非常有必要,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清楚微课的选题设计、内容调整以及视频的节奏处理,从而避免枯燥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通过运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的教学结合确实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及时地根据每个教学班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这确实会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同时负责多个教学班的时候,对教师的精力是很大的挑战。学生的预习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录制的,还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更深入的教学互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经过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去琢磨。
参考文献:
[1]魏丹,刘蓟南.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285-290.
[2]王运武,杨萍.《2017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新興技术重塑高等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