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一头一尾”践行核心素养

2020-03-18马荣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马荣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指引方向,这在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在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进程中,教科书的编写是“头”,教育的反馈与评价体系是“尾”,这“一头一尾”两个环节,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保证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科书的编写;反馈与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044-03

Abstract: Key competence is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has reached consensu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ractice key competence,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is the "head" and the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is the "tail". These two link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key competence and the key link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key competence as its main purpose. Therefo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m.

Keywords: key competenc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system

一、概述

时下,核心素养已成为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谈教育问题几乎必谈核心素养。教育部在2013年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并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可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视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2],这对国内的核心素养研究更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众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纷纷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本质、构成要素以及培养策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3,6,7]。

虽然有关核心素养的许多方面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指引方向,这在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所有的讨论终究还是纸上谈兵,理论上的成果究竟有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操作层面呢?实际上,以作者作为一线教师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教学改革的进程十分缓慢,实践能力的关注仍然不够,素养的发展几乎没有。确实,“素养”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像定义、定理或是解题技巧,经过简单的重复训练就可以有效地显现出成绩。要实现这种模糊而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需要从受教育者的学前教育阶段、基礎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最后到终身教育阶段的每一个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再到社会教育的每一个教育环境,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和通力配合。

在践行核心素养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进程中,教科书的编写是“头”,教育和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是“尾”,中间是实施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应配套衔接好,才能形成一个有效顺畅的系统。“一头一尾”的两个环节,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保证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促使核心素养的各项研究从“纸上”走到“地上”的重要步骤。而当前现行的教科书和教科书的编写方式,以及现有的教育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都不能完全匹配所提倡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甚至会严重阻碍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一头一尾”两个方面,即教科书的编写和反馈与评价体系。

二、学科教科书的编写——开好践行核心素养的“头”

(一)各学科教科书的现状

学校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国家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教科书是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和其它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编写质量和想要达成的编写目标,都会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影响未来社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质量。

我国的学科教学活动经历了以知识为本和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依据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许多经典教科书,都是遵循着以知识为本和强调双基的思路,有学者把他称为知识本位、学科取向[4]。尤其是像数学这种基础性的学科,教科书更是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演绎和逻辑,先引入定义,给出定理结论,再举例应用。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体现的十分完整、严谨和系统,对于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在近几十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这点从我国学生在多次国际数学评估和数学竞赛中的成绩优异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学科双基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是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方面,在学科范围内的任何核心素养都一定要以双基为根基,离开了双基谈核心素养,就像是脱离现实、没有内容的形式主义,是空中楼阁。当然也必须承认,这样的教科书和现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不能完全匹配,在时代的变迁中越来越显示出了弊端和不足,只会做题不会应用,没有创造力缺乏创新性等等,简而言之,素养的缺失。

(二)学科教科书编写的主观视角

学科教科书的编写者们都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带头人,现行的经典教科书多是以专家们自身为主体,以他们的视角,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和经验,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编写而成的。这些站在一定的学科高度编写的教科书必定是非常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严谨性,然而却有可能没有站在学生新接触知识的角度,偏离了学习者对于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因此并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所以,教科书编写的主观视角必须转变,要从专家们习惯的学科视角转变为学习者的学习视角,遵循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注重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引入各种情境化教学活动,深挖知识体系背后的思想、方法和价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当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业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时,后工业时代的人们掌握着各学科知识的经典内容,似乎也能从容地应付过去,然而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巨大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每时每刻都产生着海量的信息,必然带来更多全新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如何应对每日剧增的新知识,如何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培养学生拥有应对这一时代挑战的能力,是摆在人们面前、更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新挑战。

不得不说,直至今日,人们还在迷惘着不知所措,要学什么,该学什么,怎么去学,似乎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于是出现了一个网络热词“中国式父母焦虑”,无论是工薪阶层、中产阶层还是富裕阶层,每个家庭的教育焦虑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现象[5],孩子们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是一个又一个的课外补习班、辅导班,有的多达20几个,家长们深怕自己的孩子有哪项本领没学到而落在了后面,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家长们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的时候就全部都学,学的越多越好,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和是否合适。这些应接不暇的补习辅导,不仅消磨着孩子们的兴趣,更摧残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种社会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恶性循环下去,必将影响整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和人才质量,欲速则不达。这种教育焦虑社会现象的出现,源于人们对迅猛发展时代的焦虑,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归根到底更是源于对现有的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的焦虑。

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象征和载体,一直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托[4]。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科书的编写方式首当其冲地需要改革,以数学学科为例,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不应该只关注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掌握数学技巧的训练方法,应该由原来的以展示学科知识为主旨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应该以学习者为本,站在學习者的角度,以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为线索,设计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除了经典的数学知识外,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增添关联先进科技文明和文化的知识内容,更要注重有利于提升学生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活动。只有以这样的教科书作为基础,才能使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得以顺利地开展下去,才能真正开好践行核心素养的“头”。

三、反馈与评价体系——收好践行核心素养的“尾”

(一)当前的反馈与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考试是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的反馈和评价手段,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大都是以试卷为导向的,“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教师从试卷试题的得分失分率,来得到教学活动的反馈,从试卷的分数,来得到教学活动的评价。于是,如何考试、如何拿到分,成为了一门“学问”,一门“艺术”,甚至有专门传授“怎样才能得高分”的辅导或课程,教你如何在即使不会做这道题的情况下还能尽可能地多拿分。

考试的确是十分简单又直接的反馈与评价手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清二楚,然而考试只是针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展开考核,对于核心素养中关键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一些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或是在日后进入社会,处理社会事务和处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时,才能显现出来的意识、态度等方面的核心素养,都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测试考察出来的。当然,现在的许多学校和学科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试验实践活动表现也有一些考核评价部分,但是比重非常小,所以被重视的程度远比不上学科知识的考试比重。自从国家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开始,无法通过考试来评价的内容几乎都沦为了空话[7],即使有国家层面政策的有力支持,教育学者和专家们再多的呼吁和强调,在学校教学活动中也都成了不疼不痒的、微乎其微的部分。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反馈与评价方式,这些非智力因素就不会被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只能沦为一种口号。

(二)合理的反馈与评价体系探讨

核心素养究竟该如何反馈和评价?作者认为,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部分,考试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反馈和评价方式,对于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方面,由于只有通过相关的情境活动和实践活动显现出来,因此,多展开学科相关的情境活动和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多次这样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贯穿其中的意志和情感态度,来获得反馈,作为评价考核的依据,并且一定要加大其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以上讨论仅局限于学校各个学科教学范围内,也仅仅是以管窥豹,更多更重要的隐性的,在学校教授的学科知识遗忘了以后留下来的那部分,内化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核心素养,以及在受教育者进入社会以后,通过工作和社会活动显现出来的核心素养,只能通过社会层面来考核评价,因此需要相关的工作单位和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评价。要建立这些机构与学校的长期紧密联系,使得反馈能够及时地回到学校层面,以此来不断修正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手段。同时,核心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得出来的,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各个教育阶段综合起来考虑,加强各个教育阶段的彼此衔接和上下贯通,建立每一个学生长期的跟踪评价档案,和个人档案一起,从学生的学前教育开始,一直到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伴随其一生,由各相应机构对其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合理和全面地对核心素养进行反馈和评价,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服务。

(三)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

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曾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9]因此,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要有自我评价部分,使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定的参考标准,引导学生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真实的自我形象。这是一个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更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知识需求、能力需求、素养需求和社会需求,及时提高和修正自己、认清自己和认清社会,为日后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做好准备。这其中尤其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由于自我评价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容易出现偏颇,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常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情况——自尊自大或者妄自菲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旁加以辅助,也可以结合同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只有正确的看待自己,才能为今后要走的道路做一个科学的规划,同时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以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应该只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层面,反馈与评价同样十分重要,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陷入“虎头蛇尾”的情形。只有将考试评价与考核评价、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搭建起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健全、合理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前面的实施环节才能得到修正和完善,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们,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收好核心素养的“尾”。

四、结束语

全面转换教育观念,践行核心素养不会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这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上到国家,下到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科书编写的“头”,是整个核心素养培养过程的基础,“头”没有开好,接下来的各个环节都将无的放矢;遵循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反馈与评价的“尾”,是整个核心素养培养过程的保障,“尾”没有收好,前面的各环节无法得到有效地反馈与修正,也势必制约着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只有将这一“头”、一“尾”落实了,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真正实现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德宏观教.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EB/OL].(2016-09-18)[2019-6-18].http://edu.sina.com.cn/zl/edu/2016-09-18/11143922.sht-ml.

[3]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意义[J].科教文汇,2019(2):167-170.

[4]彭寿清,张增田.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时代转换[J].教育研究,2016(12):106-111.

[5]移民帮.中国教育改变阶层,美国教育超越阶层[EB/OL].(2017-11-27)[2019-6-18].http://www.sohu.com/a/206895500_491189.

[6]李润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知識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17(8):69-76.

[7]钟柏昌,李艺.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55-63.

[8]孙晓天.数学素养的由来与本质特征[J].小学数学教师,2016(Z1):6-10.

[9]Nathaniel Branden. 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M].New York: Bantam Books,1971.

[10]温宏宇,杨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理论[J].教育探索,2018(5):6-9.

[1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