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3-18李继南
李继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EICU,辽宁 大连 116001)
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病因多样,发病后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其病理生理改变在于肺组织换气功能障碍,而导致的顽固性低氧血症[1],引起微循环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酸中毒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近年来的研究证实[3],红细胞分布宽度能有效的反应红细胞体积变异性,并对患者心肺、肝肾等障碍脏器功能做出一定判断,了解机体炎性反应情况,尤其对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为更好的提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静脉血标本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与患者授权委托人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结果分为A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异常者)和B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正常者),其中A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53.4±1.8)岁,致病原因:多发伤者23例,感染所致脓毒血症者4例,重症胰腺炎者3例,重症胆管炎者4例,电击者2例,溺水者2例,中毒者2例;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53.5±1.8)岁,致病原因:多发伤者24例,感染所致脓毒血症者5例,重症胰腺炎者2例,重症胆管炎者3例,电击者3例,溺水者1例,中毒者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致病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实施针对性干预,如根据患者并且选择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清除及减少肺组织水肿,加强液体管理,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张力、应用β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糖皮质激素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并结合凝剂、抗氧化等综合处理措施,必要时性持续血液净化干预,同时注意加强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
1.3 评定标准: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正常值为400~500 mm Hg,如低于300 mm Hg提示急性肺损伤,低于200 mm Hg提示存在急性呼吸窘迫;乳酸正常值为0.5~1.7 mmol/L、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0~16.0。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1.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行呼吸机治疗、在ICU监护治疗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对比:A组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长于B组(P<0.05),在ICU监护治疗长于B组(P<0.05),总住院治疗时间长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行呼吸机治疗、在ICU监护治疗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对比(d,±s)
表1 两组行呼吸机治疗、在ICU监护治疗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对比(d,±s)
2.2 两组血乳酸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A组乳酸水平高于B组(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乳酸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
2.3 氧合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氧合指数与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亦呈负相关(P<0.05)。见图1。
3 讨 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属于呼吸内科较为危重的急性疾病,本病发展快,病死率极高。以往研究提示[4],本病为全身相关性的炎性反应综合征,其主要表现部位为肺组织,主要上以顽固性的低氧血症、进行性的呼吸受限及呼吸窘迫以及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动态的针对患者的乳酸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观察,能有效的反应机体微循环功能与组织灌注情况,进而为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制订更为可行的方案,并指导患者预后[5]。
图1 氧合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研究,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异常者为A组,正常者为B组,比较两组行呼吸机治疗、在ICU监护治疗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发现,A组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长于B组,在ICU监护治疗长于B组,总住院治疗时间长于B组。证实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异常者,其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更长,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亦较长,同时总住院时间同样延长。另外针对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发现,A组乳酸水平高于B组。证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异常者其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最后针对氧合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氧合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提示氧合指数越低,患者红细胞分别宽度越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组织的透明膜性变、肺顺应性的降低、肺组织的水肿进而出现肺不张等,低氧血症[6]。本病发病快,病情危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极差。患者发病后往往以呼吸窘迫、显著低氧血症为表现,存在明显的组织氧供应不足,微循环缺血缺氧及代谢紊乱,乳酸堆积。因机体缺氧,葡萄糖无氧代谢所致,其含量与组织灌注及细胞的能量代谢存在相关性,可较准确的反映患者病情情况,与患者早期代谢紊乱严重程度及治疗有效性有关。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相关参数,其水平的高低与红细胞体积变异度有关,该指标以往作为红细胞功能异常、贫血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诊断的指标。近年来研究则认为其与体内炎性因子生产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反映机体炎症情况的指标,对预测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预后有指导价值。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存在负相关性,氧合指数越低,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高,可作为反应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