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0-03-18张文彬
张文彬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牙髓病症,这种病症是因为急性物理损伤、龋坏、化学刺激和感染等,导致患者发病。这种病情发病比较急骤,夜间存在有剧烈疼痛,冷热刺激的过程当中,疼痛会加重,而且患者疼痛发作的过程中不能自行定位[1]。临床对于急性牙髓炎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为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多次根管治疗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复诊很多次,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容易对患者的就医产生一些不便,整体治疗效果并不好。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多次根管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大大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果,对于缓解疼痛和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于此分析对于急性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82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Ⅰ组和Ⅱ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1例。本文Ⅰ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28.5±11.1)岁;Ⅱ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为(29.4±10.4)岁。本文两组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牙髓炎,诊断符合病症的诊断标。本文所有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具有表达和沟通能力,治疗依从性较强。所有患者发病后没有接受其他的治疗,本文排除存在根管钙化不通或者根尖发育不良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存在严重系统性病症。通过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前、手术当中和手术以后均需要拍摄X线片,对于本文的Ⅰ组患者选择一次性根充方法进行治疗,选择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为患者上橡皮障,敞开髓腔以后选择采用DG-16探针对于根管口进行确定,然后为患者拔髓,在15号K锉疏通根管以后,选择根管测长仪对于根管的工作长度进行测定,在选择镍钛系统根管预备到25#06锥度,手术当中选择采用5.25%的氯化钠或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同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06锥度主牙胶尖试尖,对于主尖片进行拍摄,在根管干燥以后选择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对患者进行填充。对于本文Ⅱ组患者选择采用多次方法,分次完成根管的预备和消毒填充工作。
1.3 观察指标:评价本文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选择采用VAS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分数最高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评价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成功率,如果患者治疗后没有自觉症状,功能相对正常,X线片显示患者的根充比较严密,而且根尖没有明显异常,则说明患者治疗成功;如果患者存在自觉不适,X线片显示患者根尖存在阴影,或者患者的牙齿存在脱落,拔除则表示治疗失败[2]。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计量资料检验采用t值进行,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注: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为IBM SPSS25.0。
2 结果
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24 h的疼痛状况,术前两组患者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Ⅰ组患者的疼痛明显比Ⅱ组更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比较,Ⅰ组治疗成功率为97.56%(40/41),Ⅱ组治疗成功率为80.49%(33/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本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s)
3 讨 论
对于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治疗周期,更好的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再感染的状况。特别是随着现如今根管镍钛锉预备系统和根管测量仪的不断推广应用,再加之反复应用氯化钠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有效的对于生活在牙髓组织当中的坏死组织和病原菌清除,对于牙本质和玷污层的有机成分也能更好的溶解,其抗菌活性相对较强,能够降低毒素的活性,也可以同时作为器械的润滑剂进行配合使用,大大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改善疼痛,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果能够证实上述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牙髓炎在进行治疗时,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并严格掌握适应证,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