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探究

2020-03-17徐顺钢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特点道德与法治

徐顺钢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速度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中多打工族的一员,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农村地区留守学生较多如果没有有效的教育工作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本文基于初中校园内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到农村地区留守学生心理的特点,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

【中圖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79-01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由于少数民族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众多少数民族当前的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进城务工。本文也是针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重点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例,分析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策略,希望能够优化学生的整体状况,为留守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常见心理特点分析

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时期学生的年龄增长,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波动,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他们无法及时地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

其中主要的心理特点就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律方面差异较大,由于缺乏家长在身边的管束,多数学生缺少自律,所以,学习存在着落后的现象,思想也容易存在着偏差。再加上留守学生大部分都是祖辈进行教养,祖辈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辅导学生的学习,所以这些管教工作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学生经常习惯性的把自己心里话憋在内心,苦闷的时候无法与其他人沟通,面对父母他们的情感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思念父母,另一方面也有些怨恨,这种情感上归属的不足,造成了留守学生性格孤僻的特点。

2.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树立榜样,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面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初中阶段的教师就需要进一步的对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同时着重分析心理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策略,了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现有的能力和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提高,才能够面对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状况,特别是留守学生的情况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形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属于一个抽象的名词,其具体的操作工作,以及所涉及到的教育内容相对也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如何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在这其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课堂中的留守学生,因此这也要求少数民族的初中校园教师,需要遵循农村留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自身对于道德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以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与留守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地帮助学生排解心理上的困难和阻碍,发挥出教师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活用教材,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工作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初中校园内,想要顺利的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就需要灵活地对教材进行运用,使留守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受到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因此,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师需要找到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根本上提高留守学生,在课堂所具有的学习参与程度,这样才能够使教师最深入、最直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留守学生常年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他们的情感无处倾诉,心理存在的问题和心理上的困难积压已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成长。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学生可以把教师看成父母,如果教师不能够采用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则会疏远学生,学生也会恐惧教师,因此还要求教师能够面对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增加课堂教学工作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依赖教师、信任教师。

(3)加强自省,带给学生真正爱的教育

想要真正的发挥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需要在爱的角度所开展的,也需要用爱发展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地区,因为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人群比较少,生活的环境一直秉承着民主的思想理念,所以很难真正的接受最新的教育思想内容。因此,教师还需要根据留守学生的特点,了解到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的温暖,有些性格比较孤僻自卑,有些唯我独尊,所以教师也需要融入到自己的爱,让留守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以此慰藉原本脆弱不堪的心灵。教师通过真心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爱护,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己对于学生的关爱情感,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逐渐的心理上接受教师,接受班集体,用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努力学习走出山村,走入城市,这些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农村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整体的经济环境相对比较落后,这也造成了留守学生数量较多。由于教育工作整体的缺乏,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因此,在以上内容中,本文重点分析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势,希望能够有效地对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希望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现状,为学生未来的良好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凤英.农村留守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反思[J].成才之路,2019(16):13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心理特点道德与法治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