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2020-03-17江虹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家庭教育

江虹

摘  要: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的日益强大,更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等一些人的无私奉献。一个人从出生到最后的成长成才,再到对国家奉献出一己之力这些永远无法离开教育这一主题。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只有做好教育一个国家才可后续有人才可延续香火才可生存发展,对于教育而言占主要一部分的是“习惯”。有好的学习习惯在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才能建立起信心,有好的处世习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与人和谐相处,习惯是决定一个人取得成功的细节,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明灯。本文就当今学龄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了简要的分析,主要是简述了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今早期家教的现状,希望对当前我国教育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13-02

千百年来,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同时教育也是一项复杂并且工作量巨大的事业。从社会的呼声中体现教育是越来越被看重了,但是如今多数家长的眼中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师的工作,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在孩子三岁左右的年龄就早早的将孩子交到相关教育机构,孩子在家的时间里就交给祖父祖母去照顾。于是在孩子性格培养、能力锻炼的黄金时间里,离其远去在外赚钱。当今的这种教育现状普遍存在于农村,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希望借助该文警示各位家长们重视幼儿学龄前家庭教育,把握好孩子的学龄前时期的教育教学,才能让孩子把握他自己的未来。

1.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前段日子掀起的购学区房潮流,可见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甚至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直接将孩子往教育部门送。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机会,选择购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各类型的补习班,就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其实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长从而忽略了孩子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浪费、破坏了幼儿这段时间的学习。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从身心两个方面帮助和指导儿童学习成长。

(1)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孩子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从小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格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身体素质提高后反应能力也会变快,对孩子以后智力的发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对于祖父辈带大的孩童来说,从小溺爱长大,孩子要吃什么给什么,作息习惯、生活习惯等等一些方面都是不符合身体成长需要的,在这种生活作息之下孩子的身体状况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于其重要的学习时期甚至工作时期,影响孩子的发展。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中对于孩子生活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孩子养成经常健身、不吃垃圾食品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2)培养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孩子在学龄前阶段就是小画家、小创作家,他们脑海里有着令人惊叹的各种想象力,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开发三岁至六岁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想象力、创作力是超凡的,当今的教育之中幼儿过早的接触应试教育,阻碍了其创作力、想象力的延续及开发。过早的接触应试教育,被应试思维禁锢的孩子会渐渐丧失对事物的创造能力,只会将有限的知识有限运用,很难通过旧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甚至新的概念。

(3)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帮助智力和个性发展。学龄前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好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会奠定他们将来的性格基础,所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帮助孩子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帮助智力和个性发展。

(4)利于日后学习、工作及其为人处世。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和道理的家庭之中,所谓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三至六岁的学前年龄时期是幼儿学习的完美时期,这段时期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学习能力强、习惯养成迅速,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会形成孩子一生的性格模板。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的成长历程之中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及其人际交往。

2.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就当今中国学龄前幼儿的家庭教育来说,农村儿童,多数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幼儿断奶之后就选择外出务工,留下小孩交给祖父母帶养;而城市儿童,多数高薪工资的父母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会选择将孩子寄托在教育机构,很少有空余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而是选择工作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少部分的发达的城市会选择自己陪伴孩子成长或者聘请专门的保姆代养。所以总的来说,中国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堪忧。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

(1)以爱为名,给予儿童过度的保护。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无私而伟大,但正因为这样才导致大多数家长在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家庭教育时出现过度保护、溺爱问题。比如,三个幼儿园小朋友玩得很好,放学后还恋恋不舍,其中一个小朋友A提议说:“不如到我家一起玩吧?我妈妈给我买了芭比娃娃,可好玩了。”这一提议得到了小朋友B的认同,小朋友C也想去,但C的妈妈不允许。C的妈妈开始笑着拒绝,之后采用哄骗方式:“不行宝宝,妈妈回家还得做饭,咱们做完饭再去A家里玩好吗?”小朋友C依然坚持要去,C妈妈开始“威胁”:“如果你要去就一个人去,我不会陪你也不会接你的!”小朋友C拉着A和B的手回答“好”,C妈妈着急了,开始利诱:“你不听话其他小朋友都不会喜欢你,如果你听话,妈妈也给你买芭比娃娃,而且还有你喜欢的青蛙玩偶。”在利诱方式下,小朋友C终于点头答应,放弃去A家里,跟自己妈妈一起回家了。这一案例可看出,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往往会慌不择路,为了保护孩子或者让孩子听话,多采取宠溺和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方式来教导,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2)行为误导,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学龄前儿童行为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家长的待人处事行为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日常生活中,爷爷奶奶心疼孩子,孩子摔倒后做的第一件事是飞奔过去,抱起孩子一边哄一边用脚剁地面或者用手拍打地面,嘴里还训斥:“坏地板,害宝贝摔倒,打你。”又如农村家庭里父母、婆媳之间吵架,你一言我一语骂出的各种脏话等,所有不好的行为孩子都将记在心里,并且在遇到同样情景之后表现出来。所以幼儿园里常出现某个小朋友骂其他小朋友脏话,推倒其他小朋友后拒绝认错,反而诬告;自己摔倒后用手、用椅子报复性的拍打地面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多源于家庭教育行为误导,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自身道德素质不控制,同时也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3)不重视孩子的心里想法,夸奖缺乏诚意。学龄前儿童年龄虽小,但个体意识已经在慢慢建立和形成,可以担得上“小大人”称号,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重视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重视孩子的心里想法,尤其是孩子取得一些成绩与进步,家长对孩子进行夸奖时必须诚意十足。然而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却是家长对孩子的夸奖敷衍、随便。如大多数家庭里,父母夸奖孩子常用的一句话是“你好棒!”“你真棒!”“你真厉害!”,孩子可以自己独立吃饭,父母说“你好棒!”孩子幼儿园考试获得小红花时,父母也说“你好棒!”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这句话产生免疫,再听到“你好棒”时心里不会有高兴的感觉,甚至能察觉出父母的敷衍。孩子会委屈抱怨:每次都是这样的话,其实爸爸妈妈根本就没搞清楚我做了什么值得夸奖的事!

3.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对策浅析

针对上文所提出的现状和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多为父母的教育方式错误。多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于专门的教育机构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后者需要付出的经济条件使得多数父母认为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比学龄前的家庭教育效果要好,所产生的一种物极则反现象,做好宣传工作,打好教育基本,教育部门要做好幼儿学前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的父母了解、认识学龄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要做到寬严有度,适当放松对孩子的保护。母想要保护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变得内向,尤其社交方面可能会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这和过度宠爱会让孩子变得狂妄不讲理是一个道理。以上章节提到的案例来说,小朋友C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其实是比较拘谨的,社交能力较为欠缺,好不容易和小朋友A和B交了朋友,难免会产生一直和朋友呆在一起的想法。而C妈妈的坚决拒绝会让孩子产生失落感,再加上C妈妈采取利诱方式,承诺自己会给孩子买芭比娃娃,这一做法更可能进一步降低小朋友C的社交能力,因为喜欢的玩具家里都有,不需要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宽严有度,适当放松对孩子的看管和保护是有必要的。

(2)以身作则,重视道德教育。家庭教育里,父母行为以及爷爷奶奶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孩子当时什么都不表现,但在之后,孩子会将他从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听到的、学到的东西无意的表现出来。因此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定要非常重视道德培养。这要求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自身行为约束做起,不骂脏话不乱发脾气;做错事情勇于承担……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此外,还要求父母增加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尽早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早日弥补孩子的性格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会倾听,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夸奖孩子的确是一种赏识教育,运用得当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具有更多的奋进心。但夸奖方式必须做到灵活多变,并且带上诚意,这就要求家长要先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和他做了什么值得被夸奖的好事,然后再表扬。而表扬方式要具体,不仅在言语上要做到多变,夸奖词可用但不仅限于“你好棒”“你真厉害”,还可使用“你真让我感到骄傲”“这样做实在是太酷了”“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决定”等等。比如,孩子今天通过幼儿园教师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背诵一首古诗,孩子回家向家长“炫耀”时,家长要笑着用热情耐心的态度倾听孩子背诵,然后指出孩子背诵中的好的部分,夸奖他“宝宝背诵时吐字特别清楚,并且带有感情”等等,这样既能讨得孩子欢心,又能让孩子知道他哪里做得好,以后他会继续在这一部分努力。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做好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可以大大的方便教育事业对学生日后的教育投入,方便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同时,做好学龄前的家庭教育,还会全面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李向前.中国家教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

[3]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

[4]陈慧慧.试析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28)

[5]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03)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家庭教育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动画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关于低学龄儿童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