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0-03-17李水存
李水存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信息技术的定义、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并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知识建构的有效性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巧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与精彩,也使师生产生更多的激情与活力参与教学活动.但通过实际教学与反思课堂教学情况不难发现,有些教育工作者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这是导致目前课堂教学效率变低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果,真正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使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信息技术的内涵
(一)信息技术
要想讨论怎样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准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定义.目前,我国学者对信息技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站在不一样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类型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目前,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能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比如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一些较为危险的场景,使学生更加方便地观察和分析微观世界.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质量获得全面提升,从而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力度,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1].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并没有给出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在追求有效教学,怎样才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已经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并且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而搭建平台也可以讓知识建构更加有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地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一般认为,有效教学指的是师生共同认真遵循教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教师通过更快的速度以及更高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式等各方面获得更多的发展以及进步,从而在根本上能够充分使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切实满足教育价值的实际需求,并且积极地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实现预期的三维教学目标,获取一个较为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初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切实挖掘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更多的直观材料,同时为学生创设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官参与,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活泼,并且充满生机,变得更加真实有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及主动性,是保障课堂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渊博的知识及个人的魅力吸引并感化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形成学习方面的内动力,让他们充分感受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来促进并保障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
初中生大多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样就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使用适当的方式创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的整个参与过程更具有效性[2].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要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开始可以使用数字化平台让学生填调查问卷,在问卷上列举出不同的任务目标,让学生从中进行选择.每一个不同的任务目标呈现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任务目标是较为简单的,还有一些任务目标具有挑战性.通过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学生期望达到怎样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可以让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更加符合学生的期许与需求,这就会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关注度与参与的积极性,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就产生了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在充分的并行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挑战最有难度的任务目标,在挑战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全神贯注,并且体验学习的层次感.学生可以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根据相应的目标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进行正确的实践操作.学生在讨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分享,最后再围绕课本中的知识说一说每个人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讨论不同目标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这节课始终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来展开的,并且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因此,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三、巧用信息技术搭建平台,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学习并不是教师只教授知识给学生,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采取恰当方法自己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也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不同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这样的过程,是没有办法由其他人代替完成的,它既是对新的信息进行建构的过程,又是对原本经验进行改造及重组的过程,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搭建平台,恰当建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启发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及探索,并且主动完成建构知识的要求[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就是理解不同的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一系列的尝试来充分突破这个难点,同时在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并且合理推导不同的计算公式之后设计合适的问题适时进行提问,让学生从这些不同的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清楚了解不同公式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图的形式,让学生将这些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用线条画出来,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动手独立绘制,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再一边向教师讲自己的绘制理由一边播放展示绘制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多学生都会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并且说出怎样将不同的公式计算联系起来更加合理,并及时调整与修改白板上或作业本上的一些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同学一起将线图合理化,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并改造与重组了原本琐碎的知识,而且较为系统地构建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性设计动态课件,模拟现实,即让学生观看一个马上倾倒的草垛的画面,并提问:这个草垛倾斜了,它会有怎样的后果发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此时再次提问:谁能解决这种情况?问题一出,学生马上联系新知,积极想方法,会想到利用今天学习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在草垛旁撑一根斜木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草垛倒塌,从而增强草垛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知.并由此及彼,引导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改造也很好地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他们马上想到了班级桌椅摇晃的问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修理的,这就实现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目标.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往往因一些因素的限制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虚拟的现实场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用结合,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原理是可以通过教师来传授的.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当教师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概念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也无法清楚地理解概念,这就会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较为消极的情绪.教师如果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巧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具体的内容,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全面呈现出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将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转换成一种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都可以获得有效的突破[4].比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公式推演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种方式能够让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应用信息技术开阔眼界,并且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采用动手作图、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这样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在作图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会出现三条角平分线没有交于一点的情况,还有的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存在各种疑虑,会怀疑自己的作图结果是否是个别现象,导致学生很难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然而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结果就不同了,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直观生动地画出一个三角形,再合理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角平分线,使学生形象地观察到三线会交于一点,接着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不时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进一步发现三条角平分线总会交于一点这一事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演示,亲自经历,增强与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与关键.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与支撑下,通过巧用信息技术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尽量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形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多向互动文化,为构建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1):165.
[2]商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05):88.
[3]蘇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52.
[4]黄光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