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中的实践
2020-03-17白立业
白立业
[摘 要] 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将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教学创新、“导学一体”有机融合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单位课时教学,是翻转课堂“中国化”后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总结。通过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本教法不仅适合基础教育,更适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它让学习更富有情境性、故事性、挑战性、智慧性与互动性,使教学更加具有个性化。同时提高了教师一体化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教师全面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法的应用模型,为中等职业教育汽修专业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全新的模式,以期为微课程教学法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导向和参照。
[关 键 词] 微课程教学法;中职;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01-03
一、引言
微课程教学法是带有中国教育文化“印记”的教学法,是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产物。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了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诸多中小学校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本土化”,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2013年12月,江苏省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正式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概念。因此,国内关于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日渐升温,然而关于“微课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还很少。鉴于新时代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浪潮,本文以微课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课堂应用为基点,尝试从“行动导向”入手,从价值判断的视角来审视微课程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知识建构和技能获取的有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微课程教学法与中职教育课程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微课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以三大模块(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课堂教学创新)、“导学一体”(教学引导与学生自学融为一体)为基本模式,针对单一课时,将教学活动、资源重新优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的教学中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轻松学,随时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间教室、一张黑板、同样的纸质教材,营造了严肃、紧张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精神时刻都處于高度紧张与集中的状态,课堂缺乏趣味性。微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设备,可以营造更加具有故事性、情景性的环境,把知识点通过形象有趣的动画展现出来,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学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参考可汗学院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为10分钟左右。再结合中职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师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笼统简单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很难达到预习效果。但是微课程的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0分钟,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课外时间,随时通过手机等设备终端,结合生动有趣、联系实际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随时学,这样学生可以基本达成学习目标,学会单一课时应该学会的知识点,对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和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个性学,挑战学
相比传统的一名教师面向四十多个学生的授课模式,微课程学习法更加重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前提是教师要足够深入地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再在学生的性格、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的习惯等基础上,把班级学生分成几类,制定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在自主学习阶段,我还设置了闯关模式,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当遇到没学透彻的知识点,学生还可以灵活运用前面的知识点,直到学懂。学完所有内容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展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个性化教学方案,完善“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资源。
(三)一起教,动态教
微课程教学法的难点在于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即要体现微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高质量。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微课程的制作需要一个教学团队集体研讨、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融入不同的教学风格应对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避免单个教师的局限性,形成“多师教一徒”的效果。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后台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对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的学情进行分析,从而透彻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之前与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线上互动,而且有利于教师在“研讨理解阶段”实施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生生互动”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做到“动态教”。从而提高了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推动了教师全面发展。
三、微课程学习法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微课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模型(如图1所示)。
现以人教版《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电磁喷油器”为例,进行实践过程的描述。
(一)课前“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利用手机终端,对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如图2所示)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的组合能够合理化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并借助微视频、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完成该教学单元的课前学习,达到课前自主学习的目的。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尽量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递进关系的要求,比如“能听懂”“会区分”“说出”等词语,而不是“理解”“掌握”“了解”等模糊的词语。这样的任务清单达成目标简单明确,需要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思维方向,让学生愿意看下去,愿意学下去。
用问题和闯关进阶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說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的巧妙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闯关进阶的游戏方式,两者有机地融合,可以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让学生在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一点对中职生尤为重要。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情况,对知识点要有深入的理解,极大地挖掘重难点和学生认知习惯的联系,迫使老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二)课中“研讨理解阶段(即课堂教学创新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课前的学情,课上采用“翻转课堂”与微任务驱动法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有效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从而使“课堂教学创新阶段”拓展为“检测—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反思一体化”的“研讨理解型”教学流程,并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做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该堂课中学生对电磁喷油器的检测方法还不够清晰,课上我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分小组结合电磁喷油器虚拟教学软件对喷油器进行拆装研究,并对研讨过程进行记录,最后,每小组代表上台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学习通“词云”等功能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这种翻转课堂与微任务驱动法合理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突破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课内“内化知识”的目的,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探究、自评互评等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素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互帮互助的精神,拓展其综合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三)课后拓展学习
由于传统的学习资料的限制,在课后拓展学习这一环节,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上的选学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一般学生只是应付了事。然而相对基于信息化平台下的拓展学习内容来说,要比传统的拓展学习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现阶段流行的优芽、超星、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或形式,实现巩固、深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真正做到学生随时学、教师动态教。
通过在电控发动机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发现微课程教学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了“个性化”教学,为中等职业教育汽修专业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全新的模式。实践证明本教法不仅适合基础教育,更适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
四、反思和改进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高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明显不足,这是全国职教界的共识,通过两个实验班级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一点体现得还比较明显。因此,微课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实践的效果与普教应用的效果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这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提出高要求
微课程教学法配套的资源开发设计、导学一体化、针对性的深层次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单设计,都对教师一体化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以及较高的教学统筹能力,还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集中更多优秀的教师合作共同开发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2]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周晓敏.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教育技术,2015(3).
[4]赵磊磊,赵可云,徐进.微课程教学法的内涵和未来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5(7).
[5]宋兴.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
[6]顾宇峰.微课程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3).
[7]苏传义.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教学法应用研究:以PHOTOSHOP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