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能力

2020-03-16孙娅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正确率口算乘法

孙娅

在我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把计算当成一回事,他们认为计算很简单,一学就会,不仔细听老师讲授的计算方法,不肯动脑筋思考,经常没看题目要求就计算。在考试中计算往往是最简单最容易拿分的,但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率却很高,试卷下发后让学生分析原因,大部分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粗心”,但是粗心的背后还藏着更多的原因。

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往往他们心里想的和手中写的是不同步的,或者写着写着心中就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这是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造成的。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 20分钟,10~12岁儿童为 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 30分钟。这一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复杂的算式时出现的错误率较高,所以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通常都低于低年级。想要在高年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必须在低年级时就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视觉感知引起错误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相似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混淆,会经常出现抄错、漏抄数据和运算符号的现象;不重视进位“1”和退位点的书写,都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乍一看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例如 .在计算 20×5÷20×5时会算成 20×5÷20×5=100÷100=1;还有是教师不断强调 25×4=100,受视觉的影响,好多学生在做 24×5时也会等于 100;在一年级的教学中也会出现,计算 1+()=9,很多学生都不假思索、很自信的在括号中写上 10,这是因为看到数字 1和 9就用惯性思维开始用“+”来运算。这些都是由于直观的视觉感受引起的错误,而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

基础知识不牢固

这一问题的出现责任不全归咎于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要求不够,认为这些知识很简单,学生应该都会的,就没有重点强调,导致学生对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没有掌握,不能熟练运用。比如在学习运算律时,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公式不理解,导致在做题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公式,瞎用、乱用,经常跳进出题者的陷阱中。

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要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慢慢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部分学生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计算是很简单的,根本不用重视,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能口算的绝不笔算、不爱打草稿、计算步骤不规范、书写潦草、没有验算意识……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是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强调先算的用线划出来,而且一定要用尺画,每做一题就强调一遍。在课后的评课中有老师提出在课堂上一遍遍的强调有点啰嗦,而且学生一眼就知道先算什么了,划线会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习惯养成了在一些题目上就不容易掉入“陷阱”,比如在计算 0.75+0.25×9,很多同学知道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但是可能看到 0.75+0.25就很激动,直接就等于 1了,但是有划线习惯的学生就会先算 0.25×9,而不会掉入出题者的陷阱。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规范作业,在平

时的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消极的学习心态

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甚至是数学作业都缺少一种积极的心态,心态不佳自然状态就欠佳。消极的态度其一是懒惰和厌恶,学生厌恶做作业。不想写、不愿写是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管会不会口算,能不能算对,一律口算解决,计算过程也是能省则省,省略几步,直接的得出最终结果,从而出错。其二是轻视和害怕,轻视是认为题目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只想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而忽视了对计算题中每一个条件的分析、忽视了每一个细节、忽视了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或许他们根本不关心对错,只想快点“交差”;害怕是因为题目太难,看到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厭烦情绪,缺少对抗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以上几种消极的心态都会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那么要想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以上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计算能力是孩子们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的进行计算训练,可以每天坚持 3—5分钟的口算训练,每天坚持练习 10个口算题,并且规定一定的时间。这样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稍有改善。当然这也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光在学校练还不够,在家也要多加练习,能力的提高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完表内乘法后可让学生每节课前熟练背诵,一个学期下来就能熟记并应用了,在计算乘除法时错误率也会有所降低。

训练形式多样化

多做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但是一样东西反复机械的训练,学生都会感到枯燥,他们都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如果只单纯的做某种练习,孩子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方法也要多样化。例如在学完表内乘法后,就可以让学生玩扑克牌(24点),几个小朋友进行比赛抢答……还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感受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买菜,逛超市等,即使条件不允许真的让学生外出购物,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超市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买卖,学生肯定收获满满。这样既体现了行知思想中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只有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化推理过程的演示,把重要的算理板书在黑板上,多问问学生为什么。比如在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的教学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凑十法”,在计算 9+6时要吧 6分成 1和 5,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6要分成 1和 5而不是 2和4,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计算。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学习讲究严谨,计算也是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建筑师如果计算出现错误,那么他设计的整幢楼房都会倒塌,一个飞行员如果计算错误,那么他驾驶的飞机将会偏离航道……一个学生如果计算错误,那么他将会与高分失之交臂。在计算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算,反复查,没有把握口算的要进行竖式计算,有进位的、退位的都要按要求标出来,在混合运算中先算的要划线……这些都是计算当中一些很小的习惯,却足以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在口算或是竖式计算的时候,现在试卷或作业本上算,然后检查的时候用草稿纸挡住正确答案,在草稿纸上再算一遍,两次的答案进行比较,不一致的则需要进行第三次的计算,暂时看来这样的检查习惯稍有成效。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天就能提高的,不是你在考试之前的一句嘱咐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培养和提高,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力”。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猜你喜欢

正确率口算乘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生意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生意
乘法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