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2020-03-16顾培文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科研教研组教职工

顾培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有清醒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是决定性因素。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两个结合”

要将教学工作和有效的学习有机结合

一是引导教师进行务求实效的学习。作为一校之长,应和大家一起制定学习进修计划,订阅、购买学习资料,并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作用,由教导处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有组织、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使教师队伍中形成一股“教中学,学中教,边学边教,以学促教”的风气。二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把校内勤奋好学的教师树为学校老师学习的榜样,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并在集会上大力宣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学习方法,以此来带动教师学习,激发大家积极投身业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做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紧密结合

一是广泛开展基础性课题研究。学校要求教师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处处带着研究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只要教师感兴趣并觉得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就可在教研组申报确定为校级研究课题,学校在人力物力及时间方面给予支持,并帮助他们去进行研究。二是促进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组长以上领导“都是教科研管理者”的思想意識。教研组长既抓年级教学又抓年级教科研;教导主任既管教学质量又抓教科研质量;各分管学科主任帮助教师进行课题立项并进行课题指导和管理,给他们下指标,完成各学科教师论文、反思和案例,并以此作为对中层干部的业绩考核之一。另外,学校每年都要对一些教科研方面做得好并且取得成绩的管理者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营造教师成长环境,完成“三个转变”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个人成长、发展、自我实现的环境,帮助教师完成由苦业向乐业、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三个转变。

学校要不断创造教师平等发展、自我实现的环境,调动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采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鼓励教师的探索与教学改革尝试,大力营造教师专业化成长及晋级晋职的环境,让每位教师都感到工作有干头。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实现自我的平台。建立激励机制,评选学科带头人、备课优秀奖、校级优秀课、课改新人奖、课件制作奖、英语会话奖、优秀论文奖和专题研究奖,评选优秀教研组等等。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实施“四大工程”

团队工程:就是统一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管理策略,力求达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与管理策略的共鸣,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为完成目标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合力性。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要评选“和谐教研组”“模范备课组”,并把教职工的团结协作作为学期考核的一项内容,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

名师工程:结合县教育局的《名师培养实施工程方案》,实施“名师”工程,使一部分教师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成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有独到见解、具有教学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质量工程:就是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各个质量体系的过程管理与评价。要求全体教师具有“有绩便有位,无绩便是过”的教学意识,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完成质量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实施分层教学,既做好优生优培、学困生培养提高工作,又面向全体;既搞好必修课教学又加强选修课、活动课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形象工程:就是“打造个人品牌,树立学校形象”,引导教职工通过讲师德、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实绩、讲奉献,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并通过加大校园环境的美化、文化力度,提升学校形象。

(盐城市响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科研教研组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