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20-03-16周志明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品德教育心理健康

周志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如何加强特殊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

创优教育环境,让学生接受熏陶

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齊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架起沟通桥梁,让学生充满自信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开展品德教育,让学生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在这里学习的特殊学生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

其实有时候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但实际是这些特殊学生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品德教育心理健康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