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
2020-03-16庄文学
庄文学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的需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如今我们已经身处新时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重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此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前沿问题的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程。
近年来,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很多相关政策。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质量保障与评估体制、机制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肩负起重任。2019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教育部长陈宝生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做了专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想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创新,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为工作重点,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要深入学生内心,尽己所能,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争当时代新人。
高校是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有着重要的使命,既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等任务,还包含着发扬、传承、研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历史使命,是为祖国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改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扎实的课堂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坚持、坚定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大脑,给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的认识已经讲了好多年,重要性溢于言表,这关乎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过关与否,关乎着我国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目标的成败与否,用好这个主渠道,不断创新、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举办的相关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困境,认清现实情况,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培养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协同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2.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需要
当前,“互联网+”已经被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融合和发展。一些领域已经随着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而逐渐崭露头角,反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进程,与之相连的还有所欠缺。高等教育体制内其他学科都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其教学模式还相对落后,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等都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找出问题所在的根源,有所针对地进行改进,打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网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新时代的青年们每天都离不开互联网,包括学习、生活和工作。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95后,有些甚至是00后,他们生活在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时代,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模式都会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很大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手机”和“电脑”,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加深了大学生和互联网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吃穿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加大。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APP获取最新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互联网成为了他们了解世界的主渠道。而我们一直所提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立的主渠道的作用就相对弱化了。大多数人无法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重视。
2.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采取教师一人讲授,学生接受的单一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超星、雨课堂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国家政策、理论较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有不少老师尝试过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上只能是融合一部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显得有些困难。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其运用的地方也仅限于几张PPT,基本上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积,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既然互联网发展到“互联网+”,就要有明显的进步提升,仅仅依靠多媒体来播放视频、文字、图片,而不对内容和形式进行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那就和传统单一的理论灌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依然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很多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间去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抬头率很低。
同时,我们在思考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反思是否只是流于形式。2018年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在内容上做了很大调整,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很大的,如何能在正确深入地讲授理论的同时实现学生接受率的提高。很多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顾此失彼,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能够扎实、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现实社会中热点前沿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现实教学过程中偏差的改革使教学活动看起来活跃,而实际上却虚有其表,空洞没有理论支撑,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
3.教师难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春天”,各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是不均衡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跟不上“互联网+”的步伐,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例如有些老师注重教学而忽视了科研,理论知识断层欠缺没有及时更新,在理论与教学方面失衡。有些教师重视科研而教学能力一般,教学效果枯燥无味,这些教师只注重自身学术价值,不注重对新鲜事物的更新,不接受新方式和方法,不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难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取得进步。对于“互联网+”的缺失,难以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无法用课堂教学来和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思想守旧,面对更新如此之快的互联网世界,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力不从心。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主动顺应时代,转变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互联网也并非洪水猛兽,正是因为它有其内在的优势才会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中不断前行。如今,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该始终处在被动位置,应当适时转变观念,主动出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对学生吸引力较低的问题,这时就应充分抓住互联网的特点及优势,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转变思维,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绝对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大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最困惑的问题,在把理论知识讲清楚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才是真正落到实处。
2.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需要改善教学模式来辅助实现的。传统的灌输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缺乏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抵抗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多数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上百人、大教室的安排,一名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的上课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很难和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
当今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紧跟时代步伐,把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作用,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并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乐于接受,可以改善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虽然课堂教学属于理论教学部分,是在教室内教学,但是如果能够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结合,何尝不是在实现理论教学的同时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课上和课下都可以学习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师上课考勤可以不用一一点名,学生进入教室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完成考勤,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来和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欠缺的、感兴趣的,也便于自己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将传统的理论灌输通过“互联网+”的呈现与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2018—2019学年,我经过专门设计,选取了概论课中的一个章节进行网络平台教学。平台教学中,我发现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讨论问题就可以使气氛活跃,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进学习中来,学生参与度大幅提高,知识掌握情况也有明显改善。所以,只要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就会使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例如现在已经十分普及的与学生建立的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师可以在群组里随时随地发送优质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日常的熏陶就会慢慢感染到大家,引起大家的共鸣,如果加入讨论,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更加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想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性发展,就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利用好这一新的技术支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对自身的教学影响深重。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抓住时代脉搏,对于当代95后、00后大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利用“互联网+”把文字、图片、声音更加完美的呈现出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教学内容深入人心。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技术,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渠道,可以通过云课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模式,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些好的平台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不但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联系,也可以让教师在不断向优秀学习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和进步。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利用其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让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