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以L大学为例

2020-03-16张正娟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博士生心理压力博士

张正娟 黎 军

在读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以L大学为例

张正娟 黎 军

[作者:张正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黎军,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数量的扩张,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L大学三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博士研究生普遍压力来源于学业压力、婚恋情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及未来发展压力等方面,影响因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访谈;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一旦超出其个体承受范围,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会出现自杀等极端事件。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其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应对策略,以期为博士研究生的心理辅导提供借鉴。

一、在读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研究

2000年以前,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开展的较少。随着研究生人数逐年扩招,近几年部分学者开始运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压力源的测评量表等测评工具对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如郭慧梅[1]通过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工具统计分析博士生心理健康状况各指标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更为直观地了解博士生心理健康状况。马喜亭、李卫华等[2]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自编《研究生压力问卷》,调查了某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情况。李霞、张万红、杨再明[3]等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提出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大的原因不仅包括内部认知、性格等原因,还包括外部因素,如高校的教育与管理、社会的期望与要求等。王冬艳[4]认为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以及由社会变化所催生的种种不适与错位。有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关注度远不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法也仅限于理论研究和相关量表测量分析统计,少有用质性研究方法去深度剖析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因此,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博士研究生群体主要压力、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对博士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一)选择研究对象

考虑到本次研究的可行性,研究人员的数量、财力、时间,研究对象的易得性、配合度等因素,最终决定依照方便性抽样的原则,选取西北地区L大学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T博士、Q博士和L博士)作为研究对象。

(二)在读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及表现

通过与三位博士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单一性生活压力和破坏性压力较少,叠加压力居多,即博士生往往同时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困扰。且他们对不同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涉及生理、心理及行为等多方面。

1.学业压力

片段分析之一

Q博士:现在博士毕业都有发论文的硬性规定,达不到要求很难毕业...我要延期毕业一年...现在出文章很难,也是我自己科研水平有限...

片段分析之二

T博士:我现在每天就是做实验,跟着老师做课题,老师会给我们分配任务,比较忙。有时候我们整个实验都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经常熬夜写论文。很着急,导致现在脱发严重...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的转变,学校为了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数量、级别、应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做出了硬性规定。部分科研能力较弱的博士生入学后就绷紧神经,投入到繁重的科研学习中。对于大都数博士研究生来说,沉重的学业压力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这种压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他们生理、心理、行为上的症状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排解的情况。如通过对Q博士与T博士的访谈,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较为严重,表现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理上失眠、掉头发;心理上着急、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等;行为上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学习效率下降等,最终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2.婚恋情感压力

片段分析之三

Q博士:现在最忧心的是关于感情方面的,年龄大了,感情不顺很头疼,严重影响到学业,感觉整个人很空虚,无心学习,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常常有一种无助感,感觉生活没有目标,很绝望...到了适婚年龄,亲戚朋友都开始催婚了,我觉得挺烦的...

博士生大多处于适婚年龄,感情需求丰富。但由于博士阶段学习压力繁重,交际圈只限于校园里与自己有关的人际,找到合适的伴侣对于他们来说愈加困难,使得其婚恋压力不断增加。此外,如果博士生到了适婚的年纪还没有结婚,亲朋好友“催婚”现象随之出现。舆论使压力不断扩大,情感缺乏寄托,生活上没有伴侣,博士生会在感情方面出现负面情绪。在访谈中Q博士明确说明目前除了学业压力让自己感到困扰之外,最忧心的就是婚恋方面的压力。压力表现也是多方面的,生理方面表现为经常性失眠、精神不振等;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空虚、甚至出现无助、绝望等心理异常现象;行为上表现为人际关系疏远、消极避世、学习效率下降等。

3.人际交往压力

片段分析之四

Q博士: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早去世了,爸爸妈妈感情关爱无法到位...学校也没有朋友了,最好的朋友几年前去了其他学校的研究生院,室友也出国联培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越来越害怕去人多的场合。

由于小班上课和独立科研的特点,大多数博士生同班同学较少,年龄参差不齐,研究的专业性较强,生活的统一性较差,在兴趣爱好和关注热点方面具有不同的偏好,博士生单独(或2人)住宿也是大多数高校博士生的客观状态,且博士生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课外活动少,致使其人际交往范围狭窄。部分博士生并没有形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Q博士明确自己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由于长期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其害怕去人多的场合,心理上出现社交恐惧的症状。

片段分析之五

L博士:读博已经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了,都是在老师手底下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和导师搞好关系,而我又不愿意讨好别人,处理和导师的关系让我很有压力...

L博士谈到的人际交往压力主要涉及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博士生教学和科研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博士生学习、生活、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近年来,博士生与导师关系疏离现象仍然存在,导师负责制作用发挥不足。部分博士生导师自身的教学科研压力较大,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管理,让学生自行发展。部分导师对学生管理过渡,学生终日在导师或其代理人手下“打工”,把本应情谊浓浓的师生关系变成赤裸裸的“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劳资关系。轻者影响研究进展,学习压力加剧,重者师生矛盾激化,延误学业,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

4.经济压力

片段分析之六

T博士:父母年纪都那么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还有个奶奶,也是高龄...学校和老师发的津贴也只能保障基本生活,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

就读期间国家、学校、导师都会配给博士生一定数额的津贴,但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经济压力仍然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之现在我国各高校为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开始实行的4-6年弹性学制,这不仅使博士生在读年限延长,毕业变的更加困难,同时,在这期间需要进行持续的教育投入。沉重的经济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业,而且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5.就业及未来发展的压力

伴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从投入产出的经济学角度考虑,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生来说,博士生的就业期待更高,高期望在鞭策他们勤奋进取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学生盲目追求所谓的“好工作”,导致选择工作时更多考虑工资待遇等物质条件,忽视了自我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未来发展需求,一味追求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职位。残酷的现实情况使得他们内心出现巨大的落差感。这种强烈的心理冲击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了焦虑,长期下去就会因为郁闷、压抑、烦躁等不良心理,严重的开始出现失眠、暴躁,心理危机随之产生。

二、在读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影响因素

(一)科研能力培养不足

人们选择读博的初衷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最初对科研的热爱,部分博士研究生在选择读博的动机中缺乏对未来发展整体规划、自我能力与潜力的理性衡量。很多不具备科研能力、不适合做科研的人也开始趋之若鹜,导致博士生培养质量鱼龙混杂。调查发现很多博士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受过系统的学术培训较少(如文献查阅、研究方向把握、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等),不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不足以满足博士阶段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使得在读博士研究生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

(二)社会支持系统存在弱化现象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博士生作为学生群体中年龄与心智较为成熟的社会精英人才,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理应有能力处理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且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学校及社会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资助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很少会对博士生给予特别的指导和关照。研究表明,社会实践可以让人在获得社会经验的同时,舒缓个体心理压力,有益的社会实践还能培养个体的求知欲[5]。但是由于博士生人数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无论是班集体、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院层面的博士社团活动,数量都不及本科生、硕士生,致使博士研究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多渠道排解压力。

(三)导师负责制发挥不足

博士生教学、科研的管理以导师负责为主。近年来,部分学校或专业博士阶段导师负责制作用发挥不足。一方面,随着部分学校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博士生导师自身的科研压力不断加大,所带博士生、硕士生数量较多,致使导师不能全面的对博士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做出精细指导。另一方面,有的导师还对学生存在过渡管理的问题,不考虑博士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只一味的分配任务,师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导师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四)自我要求过高且缺乏求助意识

大部分博士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都有准确的认识,能用这种正确的认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但是,也有部分人会在某方面出现自我认知偏差,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期望值极高,内心体验与外部评价不一致,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理这种落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较为随性,状态较为封闭,在想法的控制上更倾向于主观,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常常掩饰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压力明显,缺乏求助意识。

三、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的通用策略

(一)开展系统的学术培训,提高在读博士生学术能力

对于博士研究生在学业尤其是科研方面存在的压力,建议校方邀请专业学术科研人员对他们开展系统的学术培训,开设相关课程,对于部分博士生科研需求实行教师一对一辅导,各学院要积极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锻炼博士生的学术思维及学术写作水平,提升学术能力。

(二)加强建设导师—博士交流机制,发挥导师在博士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要将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着力加强导师与其所负责的博士生之间的交流机制,鼓励博士生主动与导师谈心交流,高校导师也要适时关注所负责的博士生的学业、生活和情感状态,积极与博士生展开沟通,有效发挥导师在博士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博士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提升博士生心理压力应对能力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讲座,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博士生群体开展专业心理辅导,提升博士生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还应积极引导博士生自我减压,提升博士生心理压力应对能力。对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关注,及时预防,适时干预,以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6]。

(四)设立博士生专项资金,缓解在读博士生的生活负担

中央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博士生专项资金保障体系,拨款支持博士生进行科研活动和维持基本生活需求[7],另外,校方也应多关注在读博士生的生活状态,设立博士生专项资金,缓解在读博士的生活负担,以保证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生活当中。

(五)在读博士生须端正心态,主动应对各方面压力

在读博士生自身还需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心理压力,积极寻找各种方式来合理减压,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保持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这显得尤为重要。

[1]郭慧梅.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111-115.

[2]马喜亭,李卫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04):91-96.

[3]李霞,张万红,杨再明.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30-33.

[4]王冬艳.社会变革中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2.

[5]陈江波,吴明君.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子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03):54.

[6]段鑫星.博士生为何轻生?——博士生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J].青年研究,2007(04):27-33.

[7]杨霖华.浅析我国博士生心理压力及培养对策[J].科园月刊,2011(05):99-10.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博士生心理压力博士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冷博士来帮忙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神奇博士感冒了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蚊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