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安全重在食品流程重要环节的严格管控
2020-03-16刘海庆
刘海庆
高校食品安全重在食品流程重要环节的严格管控
刘海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后勤管理处]
高校食品安全重在监管,而监管的重点在于食品流程的重要环节。要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管控措施,未雨绸缪,变事后处置为过程管理,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管控食品流程环节安全,全力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高校食品安全; 食品流程环节; 严格管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高校餐饮而言,集中承担着校园数万师生一日三餐的用餐安全保障,“饮食无小事,责任重泰山”,食堂安全工作可谓是高校后勤工作之重中之重,关乎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师生的利益、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高校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撑,重在强化食品从原料采购到端上餐桌全过程重点环节的安全管控,因此,必须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关联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构筑高校长“食”久安的就餐环境。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食品安全
制度要完善,“严细”来把关,全面推进食堂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细化为更完善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对各流程环节进行梳理,在日常监管中对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可控性充分调研论证,完善食堂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各岗位职责、日常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预案,使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严标准、明职责、细规范、重监管,加强制度宣贯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严格规范食品安全操作流程,以利于工作推进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二、流程监管,重在过程严格把关
高校食堂食品供应、用餐时间、进餐地点庞大且集中。笔者结合当前高校餐饮业态管理,阐明强化日常食品流程重点环节关口安全的重要性,重在现场实际工作,突出对食品流程环节中“十关”的安全把控,常态化推进安全精细化管理,消除各环节潜在风险隐患,切实为校园师生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一)源头安全关
高校食堂涉及大宗食品供应与消费,加强食品源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熟知业态行情,严把货源准入,完善供应渠道,力争做到货比三家、证票齐全、优质安全。应定期召开供货商会议,并对供货商厂区厂房设施等实地考察,查验相关安全和质量把关措施,确保食材原产地的加工安全。同时对配送设备和运输渠道严格把关,落实冻品类冷链运输环节的标准要求,“一货一报备,一车一报备”,从源头上杜绝隐患或问题原材料进入食堂。
(二)储存查验关
鉴于食材繁杂多样,高校食堂原材料存储要做到规范库房布局、食材专库专区、严格入库管理、存储盘查有序。每宗送达食材都要做到“货物与证件同步”,以防留下隐患;每单验收食材都要做到“资质与送材相符”,以防超出范围;每类入库食材都要做到“同类与别类隔离”,以防造成污染。出库做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杜绝出现过期食材。实行台账分区管理,统一记录,各库上墙,做到有物可查票、有票可溯源。
(三)操作配置关
食堂后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分设食品各功能处理区,完善操作配套设施,优化功能处理布局,不断推进程序优化、厨房亮化、设施配置、污净分离等标准化建设工作。要加强设备投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科学配置现代化餐厨设备以满足安全操作要求,做到专区专用、专架专用、专器专用,并做好日常清洗消毒,完善区域定位标识,确保物流通道单向顺序流动,防止出现交叉污染。
(四)色标管理关
深入推进后厨色标管理,依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将食品原料分类,设施用具分为红色(肉类)、绿色(蔬菜)、蓝色(水产)、浅蓝(专间)、黄色(半成品)、白色(成品),类别以材适用,色标统一划定。盛器具按照生、半成品、成品等统一规格和标识,后厨配备专色专用的操作抹布、清洁抹布、消毒抹布,保障“一餐一清洗一消毒”。流程简化,操作简捷,看色标查规范,依色标对区间,有助于解决人员流动、培训低效等问题,还能有效防范食品交叉污染隐患,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五)个人卫生关
对食堂从业人员设立“一人一册”健康档案,从严个人卫生要求和健康管理,除健康体检合格后持“双证”上岗外,严格每日晨午检,健康上岗,安全在岗。还应开展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专题学习,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强化餐饮队伍职业素养,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卫生五四制”,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增强人员岗位实操技能和安全保障水平。
(六)食谱审核关
在保障不同地域师生口味需求的同时,要加强对食谱的严格把关。菜谱的制定首先要保障安全,力保新鲜,不能存有任何风险;其次要杜绝使用易造成集体公共卫生事件的食材,剔除存在安全风险的食材(如四季豆、黄花菜、久发木耳、鲐鲅鱼、生食海鲜等),把安全风险排解在加工之前;还要消除潜在的加工隐患,对于重复加热或冷藏的再利用食材更要注意防范,力避把安全隐患带上餐桌。
(七)烧熟煮透关
高校餐饮具有庞大集中的就餐人群,用餐时间段集中且供餐急促,食堂提倡热食热做、现食即售,严格加工烹制程序,确保食品烧熟煮透,避免只重视色形观感,而忽视食品的风险因素。要改变“大锅菜”厨师仅凭经验和习惯来制作食品,加热时做到受热均匀,厨师配备中心温度计,对菜品抽样检测出锅温度,保证食品成品出锅前中心温度在70℃以上。进入配售环节所有食品限时配售,供餐时段即食类食品不超时配售,减少配售中的安全风险。
(八)食品留样关
对食堂的食品留样要求要严格细化,须配备专人负责每餐留样和记录,对每样留样样品在留样日期、餐次、时间和克数精准到位,每样食品留样按照标准保存48小时后方可销毁,销毁具体时间记录在案,留样食品配置专用的冷餐设备,每餐次集中冷藏储存并保持设施,按照冷餐温度正常运转。在此过程中注意留存时段的留样时间和销毁时间的精确性,既要足时足量,又要足餐足样。
(九)卫生消毒关
食堂后厨操作要做到落地一手清,严格保持环境卫生洁净,后厨做到“六净”“六无”。“六净”即台面、货架、水池、冰箱、地沟、门边每餐擦洗干净,“六无”即无杂物、无积水、无垃圾、无灰尘、无死角、无异味。消毒设施配备到位,严格空气消毒和环境消毒;盛器用具定点放置,用后清洁消毒;餐饮具严格洗刷消毒,应采用自动洗碗机、筷子洗消机、大型热风循环消毒柜等设备,增加餐厨设备投入的科技含量,减少传统人力的操作误差,确保餐饮具消毒合格率100%,严防“病从口入”。
(十)食品检测关
高校食堂宜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有条件的可以创建食品安全检测室,食品快速检测具有设备便携、操作简洁、结果可信、人员专业要求低等特点,对原材料在初加工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覆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煎炸用油质量、餐饮具洁净度以及洗洁精残留物等。还应重点对易滋生或感染致病原的食品进行检验,对原材料品质有效把控和检测把关,可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高校餐饮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重在对食堂食品流程重要环节的严格管控。要做到严格食堂运营管理,严格食品安全制度,严格流程实操规范,严格重点关口把控,严格每餐安全监督,严格层级责任落实,常态化对安全工作进行梳理排查,问题隐患处置到位。要突出综合整治成效,深化监管,细化节点,量化标准,实化措施,强化责任,固化安全,从而保障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无间隔”、“无疏漏”、“无盲点”、“无隐患”。
[1]雷小琴,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6(03):485-486.
[2]张建洲.快速检测技术构筑食品生产的安全防线[J].食品工程,2012,1(03):27-28.
[3]黄鉴,曾昌禄.食品安全工作实践与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4(04):58-59.
[4]卢蓉涛.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210-211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