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期,我们怎么管好降糖药?
2020-03-16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纪立伟
文/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纪立伟
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0.4%。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平时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目前,为了配合国家打赢新冠肺炎防疫战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得不“窝”在家里,去医院的机会明显减少了。面对家中所剩不多的降糖药,有的糖友觉得无所谓,没有药了,正好不用吃了。有的糖友则忧心忡忡,怕缺了降糖药不能坚持治疗,自己长期的努力白费了。我们都知道管理自己的血糖也是一场持久战。针对糖友提出的几个问题,药师提出以下建议,谨供参考。
1.降糖药快吃没了,怎么办?
疫情期间,药师建议糖友尽量去住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开药。这样就可以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机会。戴好口罩,患者朋友就可以步行或骑车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就诊期间,保持与其他患者的距离,回家后注意彻底清洁双手。
2.如果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自己使用的药品,怎么办?
建议糖友可以骑自行车或开私家车前往附近的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不得不骑共享单车时,要对车把手消毒后或戴着手套才能骑车。其实,目前许多城市的公交汽车及地铁不但经常消毒,还通过开窗通风或增大换气量来加快空气的流通,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所以如果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过度担忧去医院看病开药。建议在就诊前先了解医院的开诊时间,最好提前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回家后请马上更换外衣,摘掉口罩,彻底洗手。
3.家里的一种降糖药吃完了,是否可以用其他降糖药来代替?
对于近期血糖控制良好,如空腹血糖在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在10.0毫摩尔/升,或近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在特殊时期甚至低于7.5%)的患者,不建议轻易改变降糖药的品种。
每类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各不相同,降糖能力强弱也不一样。各位糖友们的病程长短不同,病理生理基础不同,目前使用的降糖药物也有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随便两种降糖药就可以相互替代。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如居家隔离、区域交通管制或老人行动不便,糖友们不能及时买到降糖药时,可以寻求各种家庭、邻居、社区居委会、互联网医院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实在没有办法,非要用其他降糖药来替换时,其实就是要进行降糖方案的调整。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降糖药物都是处方药,所以建议咨询医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就以两类常用的降糖药举例说明吧。磺脲类药物和a糖苷酶抑制剂都可用于降低血糖。
国内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美脲片、格列喹酮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时间短的患者,自身胰岛功能比较好。使用磺脲类药物,可以餐前服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有的糖友患糖尿病的时间长了,有一些人甚至已经长期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治疗了,再换用磺脲类药物,即使刺激胰岛也不会分泌出多少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就差了。
α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主食(比如馒头、米饭)中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的。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品种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如果糖友日常饮食接近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每餐吃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比较多,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可以降低餐后的血糖。如果像一些糖友每餐饮食以蛋白质、脂肪(肉类)或蔬菜为主,很少吃主食(碳水化合物),或者以每天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时,服用这些a糖苷酶抑制剂时降糖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药师建议:糖友可根据近期血糖监测情况,判断自己血糖控制得是否达标。要知道,不同年龄、合并不同疾病的糖友血糖控制指标可要因人而异。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或空腹血糖在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在10.0毫摩尔/升,适用于病程较短、无严重并发症、没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糖友如果血糖控制达到以上标准,不建议轻易改变正在服用的降糖药品种。
而有严重低血糖史,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或有严重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很长的糖友,可以酌情放宽血糖的控制目标(如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0%,空腹5.0~8.3毫摩尔/升,睡前血糖5.6~10.0毫摩尔/升)。但应警惕高血糖引发不适症状及急性并发症。
如果遇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情况,糖友们也不要自行换用或停用降糖药物。无明显症状时,建议糖友首先自己先监测2~3天的空腹指血血糖、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必要时还要加测睡前指血血糖,做好血糖监测记录,做好个人防护再去内分泌科就诊。如果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有的甚至伴有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时,就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就诊了。